淘汰之反思---汰劣求好万无一失?

淘汰劣鸽,追求好鸽,这是目标。但我们永远缺少更好的鸽子,淘汰工作必须做,关键在于准确度,鉴鸽水平。随着竞翔愈来愈烈,赛绩的淘汰率也愈来愈高,竞赛比质不比量,量大质劣有害无益。

鸽友们从鸽蛋开始就进行淘汰工作,蛋皮粗糙,畸型,色泽不是白里透粉皆弃之。破壳时无力、咬痕不整齐、壳内有血渍皆弃之。三、五天肮脏、胎毛不盛、举首无力、坐姿不端皆弃之……

幼鸽上天,阵容仍感不很齐整,都是高贵血统不忍下手,一大群詹森、戈马利……这个也好,那个也好,一眼就辨得出,有缺陷,怎么办?痛下决心夜里不亮灯,拎笼进棚,一只只抓,一只只仔细揣摸,只要感觉不合标准就进死笼。

淘来汰去,已去之多半,剩余下来的就是不一样,素质很棒,漂亮!也许胜的概率高,看了感觉好是一回事,放飞跑前位又是另外一个概念。假如是一回事,那么赛鸽培育就不需几代人的努力,就没那么大的魅力了。

严格淘汰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的培育过程,产生许多疑问:品种是否优良?同质组合?异质配对?怎么构思才算合适?种鸽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是否调整到位?总之一句话:为什么要作出那么多不该出生的鸽子呢?

★先天后天,淘汰不同

云南有位尊敬的鸽友,满棚残疾鸽随处可见,他以极大的爱心呵护这些小生灵,当今赛事一丁点儿毛病都没的赛鸽尚难前住,残疾鸽中有好鸽吗?回答是肯定的。自己有切身体会,1997年我的一羽断胸骨鸽获市500公里四区联翔团体亚军。2001年春一羽灰白条99-50-210938雄曾被鹞抓伤胸脯,获西安市信鸽协会团体冠军,800公里飞速:1199.2927米。和同巢鸽至今未归,分析飞失主因是由于幼时被天敌伤过翅膀。双翅比人的双臂还要重要,其肱骨、桡骨、骨、腕骨、指骨,损一不可。不但不能出现什么问题,还要依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揣摸出提高翔速道理来。

只要翅膀未致残,天敌伤及其他部位,赛鸽还要特别珍惜,物竞天择,鹰爪下逃生的鸽子都是生存的强者,而且克服了鸟类的“随群性”,鹰鹞专打那些“孤胆英雄”,这些带伤的鸽子已经历过残酷、高明的筛选,我们无须画蛇添足再去淘汰,因为它们是为数极少,做过鉴定的精英,是离群“放单机”不知天高地厚的猛将,而大赛欲想夺魁必须改变大群疾飞归巢的情形发生。

上面说的是后天致伤的赛鸽,那么先天的就必须淘汰?也不尽然。从北京引进一对詹森鸽,自己相当满意,连出两窝幼鸽都差得惨不忍睹,不能不淘汰,自认为手中鸽属高品位不愿拆对,第三窝依旧破烂,勉强留下一只龙骨弯幅很大的货。2001年春夏,权当试验让“歪龙骨”参加,抱定肉包子打狗的心情,没料到“歪龙骨”竟获西安信鸽协会500公里大赛团体15名。雨点“歪龙胸骨”认不出性别,年仅4个月龄,不仅快速而且早熟,畸型的成因可能是血源过近所致。畸型并没有肯定必须淘汰它。

★汰劣求好是原则

淘汰劣鸽,追求好鸽,这是目标,但我们永远缺少更好的鸽子,淘汰工作必须做,关键在于准确度,鉴鸽水平。约定俗成的鉴鸽标准都熟悉,品评条文制定得很具体,可以说出最美的,而客观与人为的判定有相当的差距,没有错的鸽子,只有错的人,犯错最少的就是最大的赢家。贵刊刊登的养鸽家夏拉肯和美国鸽友去买鸽,美国鸽友见“丝丝”到手,当即表示:“能不能不要它?”夏拉肯又把“丝丝”支援给日本鸽友,日本人等到“丝丝”的后裔已在荷兰三次夺冠仍未把“丝丝”“推销”出去。又有谁是鉴鸽高手呢?顶尖人物把顶尖的珍品推来推去谁都不爱,又有谁能认识鸽子呢!尽管和鸽子朝夕相处,对它们能够了解到什么程度?研究到什么层次?请教赛鸽豪强时,常可听到“咱不懂”的回答,或谦虚或实话实说。研究摸索到相当程度彻底弄懂养鸽之道就愈加成竹于胸。鸽子就是这样奥妙无穷。FOI品评大会上,赛绩超群,丰采照人的白鸽落选败北,但关注世界品评冠军,纷纷围观欣赏“白衣天使”也大有人在。


鸽学无涯,涉及诸多领域及学科,鸽子属于低等动物,有语言甚至形体语言,相同类之间可以交流,有传感系统,而我们却无法与其沟通、交流。科学研究发现许多鸟类有方言性的民歌,我们听不懂。有待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探索,向科学鉴鸽,科学淘汰,科学养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