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琵鹭

白琵鹭

英文名:White Spoonbill
别    名: 哈勒巴戈图-乌日 琵琶鹭 琵琶嘴鹭
  • 纲:鸟纲
  • 目:鹳形目
  • 科:鹮科
  • 属:琵鹭属

白琵鹭简介导读

白琵鹭
英文名:White Spoonbill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鹮科 / Threskiornithidae
琵鹭属 / Platalea Leucorodia

白琵鹭 / White Spoonbill

描述:体大(84厘米)的白色琵鹭。长长的嘴灰色而呈琵琶形,头部裸出部位呈黄色,自眼先至眼有黑色线。与冬季黑脸琵鹭区别在体型较大,脸部黑色少,白色羽毛延伸过嘴基,嘴色较浅。

虹膜-红色或黄色;嘴-灰色,嘴端黄色;脚-近黑。

叫声:繁殖期外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及非洲。

分布状况:一般不常见。夏季或许繁殖于新疆西北部天山至东北各?6灸锨ň泄胁恐猎颇稀⒍涎睾J》荨⑻ㄍ寮芭旌械骸6居泄е怀扇河谯堆艉?江西)越冬的记录。

习性:喜泥泞水塘、湖泊或泥滩,在水中缓慢前进,嘴往两旁甩动以寻找食物。一般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部分夜行性。

俗名:哈勒巴戈图-乌日 琵琶鹭 琵琶嘴鹭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佛得角、乍得、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法国、冈比亚、德国、希腊、几内亚比绍、中国香港地区、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朝鲜、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利比亚、马其顿、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西撒哈拉、也门。 旅鸟:白俄罗斯、巴西、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法罗群岛、芬兰、格陵兰、冰岛、爱尔兰、拉脱维亚、卢森堡、马尔代夫、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波兰、俄罗斯、西班牙、瑞典、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干达。 中国 繁殖于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甘肃、西藏等北部地区;越冬于长江下游、江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东南沿海及其邻近岛屿。 2022年2月,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与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鸟类研究团队共同在滇池海东湿地观测到一只白琵鹭。
白琵鹭嘴长而直,上下扁平,前端扩大呈匙状,黑色,端部黄色;脚亦较长,黑色,胫下部裸出。夏羽全身白色,头后枕部具长的发丝状羽冠、橙黄色,前额下部具橙黄色颈环,颏和上喉裸露无羽、橙黄色。冬羽和夏羽相似,全身白色,头后枕部无羽冠,前颈下部亦无橙黄色颈环。 幼鸟全身白色。第一至第四枚初级飞羽具黑褐色端斑,内侧飞羽基部缀有灰褐色,多数翅羽具黑色羽轴。 虹膜暗黄色,嘴黑色,前端黄色,幼鸟全为黄色,杂以黑斑,眼先、眼周、脸和喉裸出皮肤黄色,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2000-2080克,♀1940-2175克;体长♂793-875毫米,♀740-864毫米;嘴峰♂215-224毫米,♀187-228毫米;翅♂375-401毫米,♀364-382毫米;尾♂121-141毫米,♀110-136毫米;跗蹠♂144-153毫米,♀139-150毫米。
迁徙 在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均为夏候鸟。春季于4月初至4月末从南方越冬地迁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至10月末南迁。迁徙时常呈40-50只的小群,排成一纵列或呈波浪式的斜行队列飞行。通常鼓翼飞翔,偶尔也滑翔。多在白天迁飞,傍晚停落觅食。在中国南方繁殖的种群主要为留鸟,不迁徙。在欧洲繁殖的种群主要越冬在非洲,多数往南到索马里和苏丹,少数到尼日利亚、肯尼亚和乌干达,也有少数留在地中海盆地,偶尔也有少数往北到荷兰和英国越冬。在东欧繁殖的种群一部分经过希腊到尼罗河,一部分经意大利到突尼斯。部分在东欧的环志鸟冬季已经在欧洲东南部、意大利、土耳其、突尼斯、利比亚、埃及、苏丹和尼日尔得到回收。在西亚繁殖的种群主要到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越冬,在里海和黑海环志的5个雏鸟稍后在印度得到回收即可证明。在东亚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到中国东南部越冬,少数到日本。 习性 常成群活动,偶尔见单只。休息时常在水边成“一”字形散开,长时间站立不动。性机警畏人,很难接近。常排成稀疏的单行或成波浪式的斜列飞行,两翅鼓动较快,平均每分钟鼓动186次。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进行滑翔,而且常常是鼓翼和滑翔结合进行。飞行时两脚伸向后,头颈向前伸直。 食性 主要以虾、蟹、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蛙、蝌蚪、蜥蜴、小鱼等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觅食主要在早晨、黄昏和晚上。通常成小群,偶尔也见单独觅食的。多在不深于30厘米的水边浅水处觅食,在海边常在潮间带和河入海口处觅食。繁殖季节有时飞到离营巢地10-20千米的地方觅食,甚至有报告离营巢地35-40千米远的地方觅食。觅食不是通过眼睛直接捕食可见食物,而是一边在水边浅水处行走,一边将嘴张开,伸入水中左右来回扫动,就像一把半圆形的镰刀从一边到另一边来回割草一样。嘴通常张开5厘米,嘴尖直接触到水底,当碰到捕获物时,即可捉住,有时甚至将嘴放到一边,拖着嘴迅速奔跑觅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