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脸鲣鸟

蓝脸鲣鸟

英文名:Masked Booby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鹳形目
  • 科:鲣鸟科
  • 属:鲣鸟属

蓝脸鲣鸟简介导读

蓝脸鲣鸟
英文名:Masked Booby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鲣鸟科 / Sulidae
鲣鸟属 / Sula Dactylatra

蓝脸鲣鸟 / Masked Booby

描述:体大(86厘米)的黑白色鲣鸟。成鸟特征为前额及翼上覆羽白色,背白,头白而具黑色斑纹。幼鸟似褐鲣鸟但具白色领环,上体褐色较浅,翼下具横斑。

虹膜-黄色;嘴-黄色;脚-黄至灰色。

叫声:于海上无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热带的大洋岛屿;分布遍及大多数热带海域。

分布状况:亚种personata在台湾东北部的钓鱼岛有繁殖,分布范围进入中国海域。

习性:同其他鲣鸟。

分布于美属萨摩亚、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澳大利亚、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百慕大、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巴西、佛得角、开曼群岛、智利、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埃及、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瓜德罗普岛、关岛、危地马拉、海地、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牙买加、日本、肯尼亚、基里巴斯、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蒙特塞拉特、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阿曼、帕劳、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皮特凯恩、波多黎各、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 - 达库尼亚群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属区)、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圣马丁岛(荷属区) 、所罗门群岛、索马里、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美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越南、维尔京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也门。 旅鸟:格林纳达、马尔代夫、西班牙、阿联酋 产地不确定:洪都拉斯。
蓝脸鲣鸟是一种黑白色鲣鸟。体形比红脚鲣鸟和褐鲣鸟都要大。通体羽毛除了飞羽和尾羽外大部分为白色,眼睛为金黄色,眼部周围为蓝黑色。嘴长粗而尖,呈圆锥状,翅膀较为狭长,脚粗而短。它的身体上的羽毛也均为白色,飞羽为黑色,尾羽有14枚,呈楔形,也是黑色,成鸟特征为前额及翼上覆羽白色,背白,头白而具黑色斑纹。幼鸟似褐鲣鸟但具白色领环,上体褐色较浅,翼下具横斑。与红脚鲣鸟的白色尾羽不同,而且嘴、脸、眼睛和脚等的颜色也都与红脚鲣鸟不同。雄鸟的嘴为亮黄色,雌鸟的嘴为暗黄绿色。脚为灰色,眼睛为金黄色,在黑色的脸上显得极为醒目。脚黄至灰色。 大小量度:体长800毫米;嘴峰95-114毫米;翅414-452毫米;尾168-182毫米;跗蹠52-58毫米。(注:♂雄性;♀雌性)
蓝脸鲣鸟除了繁殖期以外,大多数时间都在海上活动。善于飞行和游泳,常呈小群飞行于海面的上空或者在海面上游泳,有时为了追觅食物飞到离海岸很远的地方。主要以各种鱼类,特别是飞鱼为食,也吃乌贼和甲壳类。 捕鱼的本领非常高。它们在水面30米高(有时甚至100米)的地方飞行,一旦发现爱吃的鱼,就收拢双翅,头朝下,像一颗流星溅入湛蓝的大海,它们扎进水里的速度达到了97千米/小时。入水时产生的巨大声响,能把水面以下1.5米处左右游动的鱼震晕,这时鲣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水里,用双翅和带有蹼的脚拨水,在水中快速游动觅食。鲣鸟一咬住鱼,便在水下把鱼吞入腹中,然后浮出水面。为了抗击强大的冲击力,蓝脸鲣鸟的头变得非常坚硬,脖子也特别粗。当然每次入水都有生命危险,要是位置和角度不好就会折断脖子而丧命。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