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颈䴙䴘

赤颈䴙䴘

英文名:Red-necked Grebe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鹳形目
  • 科:䴙䴘科
  • 属:䴙䴘属

赤颈䴙䴘简介导读

赤颈䴙䴘
英文名:Red-necked Grebe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䴙䴘科 / Podicipedidae
䴙䴘属 / Podiceps Grisegena

赤颈䴙䴘 / Red-necked Grebe

描述:体型较小(45厘米),较凤头䴙䴘形短且圆。嘴较短而粗,不如凤头䴙䴘的嘴形似匕首。各型体羽嘴基部均具特征性黄色斑块。略具羽冠。夏羽:以顶冠黑色,颈栗色及脸颊灰白为识别特征。冬羽:与凤头䴙䴘区别在脸颊及前颈灰色较多,嘴的形状及色彩亦不同。

虹膜-褐色;嘴-偏黑,基部黄色;脚-橄榄黑色。

叫声:繁殖期外寂静无声。营巢时甚喧闹,呜呜嚎叫uooh, uooh, uooh,以粗哑嘶叫收尾;也作粗哑的cherk叫声。

分布范围:全北界、斯堪的那维亚至西伯利亚;越冬于伊朗及北非。北美洲及东北亚的鸟越冬在中国、日本及美国南部。

分布状况:在中国繁殖于东北的湿地;迁徙经东北,有记录在河北、福建及广东越冬。

习性:潜水时常冒出水面。

赤颈鸊鷉分布于欧洲、非洲极北部海岸、亚洲西南部、西伯利亚东部、北美洲西部和北部。 原生分布: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黑、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前南斯拉夫、摩尔多瓦、黑山、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联酋、英国、美国。 旅鸟分布:阿尔及利亚、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塞浦路斯、埃及、法罗群岛、格陵兰岛、冰岛、以色列、黎巴嫩、卢森堡、葡萄牙、沙特阿拉伯、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叙利亚、突尼斯。 中国分布:夏时见于黑龙江(哈尔滨、绥化、泰来、齐齐哈尔、佳木斯),迁徙经吉林、辽宁以至河北,有时迁抵福建(中部、福州)和广东(珠江口)。
赤颈鸊鷉夏羽头顶黑色,头顶两侧羽毛延长和稍微突出,形成短的黑色冠羽;颊和喉灰白色,前颈和上胸栗红色,后颈和上体灰褐色;翼缘覆羽和翼上外侧小覆羽白色,其余翼上覆羽灰褐色;初级飞羽灰褐色,带黑色斑点,次级飞羽白色,尾羽黑色;下胸和腹白色,具不明显的淡灰色斑纹;两胁白色,具黑褐色端斑。 冬羽前额和头顶黑色,后颈和上体暗褐色,具灰褐色羽缘,眼下和眼后淡灰褐色,其余头侧、颏、上喉白色;前颈和颈侧褐色,羽尖稍缀有灰白色,其余下体白色,胸侧和两胁具黑褐色斑;翼缘覆羽、翼上小覆羽和次级飞羽白色,形成翼上宽阔的前后白边。 虹膜黑褐色,嘴黑色,基部黄色,跗蹠黑色,内侧微缀有一点黄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1003-1006克;体长♂517-568毫米,♀485毫米;嘴峰♂46-47毫米,♀48毫米;翅♂185-187毫米,♀180毫米;尾♂46-49毫米,♀43毫米;跗蹠♂58-64毫米,♀59毫米。(注:♂雄性;♀雌性)
习性 赤颈鸊鷉白天常单只或成对活动于水面,偶尔也结成小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善游泳和潜水,不喜飞行,即使突然面对危险,亦多是通过潜水或游至附近植物丛里藏匿来逃避危险。性机警,行动极为谨慎小心,多远离岸边活动。在陆地行动较凤头鸊鷉容易,但一般不上到陆地。 [2] 在繁殖季节会有攻击性,以捍卫它的领地,当其他赤颈鸊鷉闯入时,会采用水下潜水攻击的方式驱逐入侵者。 食性 赤颈鸊鷉的食物主要为各种鱼类、蛙、蝌蚪、昆虫及其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也吃部分水生植物。觅食方式主要是通过潜水, 在空中飞行时,能够抓住一些低空的昆虫。赤颈鸊鷉通常在水下捕捉和吞食小的猎物,而将大的猎物带到水面享用。通常它们用喙夹住猎物并摇晃着脑袋将猎物吞下。 迁徙 赤颈鸊鷉春季迁徙于3-4月,秋季迁徙于9月末-10月初。中国黑龙江省为夏候鸟,南部为冬候鸟。常成对或小群沿河流和海岸进行迁徙。 北美洲及东北亚的鸟越冬在中国、日本及美国南部。 叫声 繁殖期外寂静无声。营巢时甚喧闹,呜呜嚎叫“uooh,uooh,uooh……”,以粗哑嘶叫收尾;也作粗哑的cherk叫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