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鹮鹳

白头鹮鹳

英文名:Painted Stork
别    名: 彩鹳
  • 纲:鸟纲
  • 目:鹳形目
  • 科:鹳科
  • 属:鹮鹳属

白头鹮鹳简介导读

白头鹮鹳
英文名:Painted Stork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鹳科 / Ciconiidae
鹮鹳属 / Mycteria Leucocephala

白头鹮鹳 / Painted Stork

描述:体大(100厘米)的大致为白色的鹳。胸具黑色带,两翼黑白色,尾黑,嘴黄 而下弯,头部裸露皮肤偏红。繁殖期背羽沾粉红。飞行时两翼黑色,翼上大覆羽及翼下覆羽具白色宽带,其余翼上覆羽则具狭窄白色带。亚成鸟褐色,两翼黑,腰及臀白色。

虹膜-褐色;嘴-橘黄;脚-粉红。

叫声:幼鸟作呱呱叫声,嘴啪哒啪哒的叩击声。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西南部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20世纪30年代被认为系常见鸟,但郑作新(1987)认为现已稀少。在中国可能已绝迹。有记录夏候鸟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及华南至云南南部。

习性:结群繁殖于水中树丛。于池塘、湖泊及河流的水边取食。

俗名:采鹳

白头鹮鹳没有亚种分化,主要分布于印度至中国西南部及印度支那等地。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可能灭绝:中国;引进:新加坡;旅鸟:马来西亚。 中国分布于河北沿海、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四川、云南、西藏,此外还见于长江下游一带,大多是留鸟或夏候鸟。 主要分布省份:福建、海南、云南、西藏。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尖峰岭、金佛山。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五指山、吊罗山。
白头鹮鹳又叫彩鹳,羽色美丽,姿态优美。体长为93-102厘米,体重2-3.5千克,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橙色的头部赤裸无羽,繁殖期变为红色。橙黄色的嘴粗而长,但嘴尖稍微向下弯曲,与白鹳、黑鹳等鹳属鸟类明显不同。通体白色。胸具宽阔的黑色横带。头的前半部裸出无羽,呈橙色。嘴橙黄色,长而粗,先端向下弯曲,脚亦特长,红色,胫的下部裸出。 雌雄相似。成鸟上体白色,初级飞羽、外侧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内侧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淡红白色,羽缘和尖端粉红色;小覆羽、中覆羽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和宽阔的白色羽缘;肩羽和大覆羽玫瑰白色。下体白色。翼下覆羽和下胸宽阔的横带黑色,且具绿色光泽和白色羽缘。 虹膜淡黄色;嘴橙黄色;基部红色;脚和趾褐色或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2-3千克;体长930-1020毫米;嘴峰239-279毫米;翅460-495毫米;尾145-152毫米;跗蹠208-243毫米。
迁徙:主要为留鸟,部分繁殖后局部扩散、游荡,寻找合适的有,觅食条件,也有部分迁徙到缅甸、马来半岛和中国北部。 活动:结群繁殖于水中树丛。于池塘、湖泊及河流的水边取食。行动迟缓。白天常长时间地缩着脖子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显得很懒散。有时又安闲地漫步在沼泽、草地上觅找食物。 食性:主要以鱼为食,但也吃蛙、爬行类、甲壳类和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许植物性食物。通常成对或成小群在水边浅水处觅食,在雨季食物丰富的时候也常成大群。觅食时常在水边浅水处缓慢地行走,半张着嘴,脚一边在水中或泥中移动,一边探索,同时煽动两翅干扰它的潜在被捕获物,有时也通过嘴在水中来回运动来探觅食物。饱食后常单腿站立在岸上休息,身体呈驼背状。 叫声:幼鸟作呱呱叫声,嘴啪哒啪哒的叩击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