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脚信天翁

黑脚信天翁

英文名:Black-footed Albatross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鹳形目
  • 科:鹱科
  • 属:信天翁属

黑脚信天翁简介导读

黑脚信天翁
英文名:Black-footed Albatross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鹱科 / Procellariidae
信天翁属 / Diomedea Nigripes

黑脚信天翁 / Black-footed Albatross

描述:中等体型(81厘米),体羽多深褐色,仅嘴基、尾基部及尾下覆羽具狭窄白色。有些老年成鸟头及胸部褪成近白色。幼鸟似成鸟,但尾及尾下覆羽无白色。与短尾信天翁的幼鸟的区别在嘴及脚深色。

虹膜-褐黑;嘴-灰黑;脚-黑色。

叫声:于海上无声。

分布范围:北太平洋。繁殖于利瓦德群岛(Leeward Islands,与西印度群岛中的背风群岛同名–译注)、马绍尔群岛、约翰斯顿群岛及小笠原群岛。

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甚稀少。常年见于台湾海峡。春季及冬季见于中国南海。

习性:结群繁殖。常跟随船只找食废弃物。常栖于海上。

中国分布 中国常年见于台湾海峡,分布于福建和台湾,春季及冬季见于中国南海。 世界分布 黑脚信天翁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和北美的沿海水域,偶尔分布于南半球。 黑脚信天翁繁殖于日本附近海域中的伊豆群岛和太平洋中的中途岛、夏威夷群岛、小笠原群岛、硫黄列岛、马尔库斯岛、约翰斯顿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大洋洲的威克岛。非繁殖期往北游荡到白令海、阿纳德尔湾、萨哈林岛、千岛群岛、鄂霍次克海、日本、北美西海岸,南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和雷维亚希赫多群岛以及中国福建和台湾海峡。 原生分布:加拿大、中国、关岛、日本、韩国、马绍尔群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台湾、美国、夏威夷。 旅鸟分布:新西兰。 未定分布: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菲律宾。
黑脚信天翁上体黑褐色,部分尾上覆羽白色,下体灰色,往腹中部逐渐变淡。尾下覆羽亦有部分为白色。嘴基周围白色,前额灰色,眼下和经过眼区有白色横斑。颊前部和颏白色,颊后部、喉和耳区灰色,前颈灰褐色。飞羽、翅覆羽和尾羽黑褐色,略较上体为暗。体羽厚而密,紧覆于身上。翅尖长。初级飞羽11枚,第一枚退化,第二枚最长,第十一枚最短。次级飞羽37枚,非常短。肩羽非常长,尾短而稍圆,尾羽12枚。嘴强而侧扁、长度中等,几和头等长。脚强而短,跗蹠左右侧扁,具网状鳞,后趾匿藏于皮下。 虹膜橙褐色,嘴黑色或灰褐色,基部和尖端黑色,趾和蹼黑色。雌雄两性相似。 幼鸟上体黑褐色,头部较暗,头侧缀有灰色,下体暗灰色,前颈黑褐色,喉和颏灰色,翅黑褐色,内翈缀有灰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尖端和基部较暗。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长790-830毫米;嘴峰95-110毫米;翅457-546毫米。
习性 黑脚信天翁单只、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休息时常栖息在海面上随波逐流。喜欢接近航行于海洋中的船只,并伴随飞行,但不靠近海岸活动。除白天活动和觅食外,晚上亦常活动。善飞行和游泳,陆地行走困难而笨拙。 食性 黑脚信天翁主要觅食头足类、软体动物等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也吃船上废弃的食物和垃圾。它既不会在空中追捕食物,也不会潜入水中觅食,主要在海面表层觅食。通常单只,在食物丰富的地方也常集成数只的小群,在白天和晚上都进行活动和觅食。 迁徙 黑脚信天翁为留居型鸟类。终年留居于北太平洋海域,但非繁殖期常到处游荡,飘泊不定。 叫声 于海上通常无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