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鹞

白头鹞

英文名:Western Marsh-Harrier
别    名: 白尾巴根子 泽鵟 泽鸟 泽鹞 鹞子
  • 纲:鸟纲
  • 目:鹳形目
  • 科:鹰科
  • 属:鹞属

白头鹞简介导读

白头鹞
英文名:Western Marsh-Harrier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鹰科 / Accipitridae
鹞属 / Circus Aeruginosus

白头鹞 / Western Marsh-Harrier

描述:中等体型(50厘米)的深色鹞。雄鸟:似雄性白腹鹞的亚成鸟,但头部多皮黄色而少深色纵纹。雌鸟及亚成鸟:似白腹鹞,但背部更为深褐,尾无横斑,头顶少深色粗纵纹。雌鸟腰无浅色。翼下初级飞羽的白色块斑(如果有)少深色杂斑。

虹膜-雄鸟黄色,雌鸟及幼鸟淡褐色;嘴-灰色;脚-黄色。

叫声:通常不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的西部和中部至中国西部;越冬于非洲、印度及缅甸南部。

分布状况:繁殖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及周边地区。冬季南迁至印度的阿萨姆。不常见。

习性:同白腹鹞。

俗名:白尾巴根子 泽鵟 泽鸟 泽鹞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安哥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拉维、马尔代夫、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地区灭绝:爱尔兰。 旅鸟: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不丹、刚果、法罗群岛、瓜德罗普岛、冰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塞舌尔、泰国。 中国 澳门特别行政区、贵州省、河南省、山东省、上海市、吉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天津市、河北省、湖北省、云南省、山西省。 浙江有发现新纪录。
白头鹞雄鸟白头顶至后颈淡黄白色或棕白色,缀有纤细的黑褐色羽干纹。背、肩、腰栗褐色或铜锈色;尾上覆羽有时近白色,微缀棕褐色斑纹,尾羽银灰褐色,端缘较浅淡;外侧尾羽基部和内翈羽缘白色;翅上小覆羽和内侧中覆羽皮黄色,缀黑褐色纵纹,初级覆羽和外侧大覆羽银灰色,其余翅上覆羽均为暗褐色,并缀棕色羽缘,外侧初级飞羽黑褐色,外翈缀有银灰色,内翈基部黄白色;内侧初级飞羽淡灰褐色,次级飞羽灰色,内翈基部近白色。眼先具黑色刚毛,眼周暗褐色,缀有少许刚毛,耳覆羽乳白色,具黑褐色纵纹,颈有一圈黑褐色羽毛,缀有乳黄白色羽缘,形成不甚明显的皱翎。下体颏、喉和上胸淡黄色或皮黄色,具暗褐色纵纹,其余下体棕栗褐色或锈色。翅下覆羽近白色,腋羽淡栗褐色,具褐色纵纹或褐斑。 雌鸟暗褐色,头至枕部和喉皮黄白色或淡黄白色,头顶具细的黑色纵纹;飞羽和尾羽暗褐色,飞羽内嘲较浅淡,基部具白斑;外侧尾羽内翻红褐色。幼鸟和雌鸟相似,但较棕褐色,头顶纵纹较细而不显。 幼鸟孵出后不能飞,也不能走,它们只有在头上、躯干上和大腿上有绒毛,绒毛无法覆盖住身体,因此可以看到粉色的皮肤。新孵出的白头鹞上喙是黑色的,下喙是肉色或者粉色的。喙的边缘是红色的。随着幼鸟逐渐长大它们的喙边缘和腿变成黄色,眼睛边上的皮肤成为黑灰色,喙完全黑色。在变色的过程中喙根一开始是淡蓝灰色的,然后慢慢变黑。 大小量度:体重♂530-660克,♀620-740克;体长♂490-543毫米,♀521-600毫米;嘴峰♂21-22毫米,♀21-24毫米;翅♂375-382毫米,♀367-416毫米;尾♂212-215毫米,♀222-245毫米;跗蹠♂75-86毫米,♀78-86毫米。
迁徙 白头鹞是徙鸟。八月底至十月初它们通过法国、西班牙、直布罗陀然后沿非洲大西洋海岸飞往它们的越冬地,有些甚至飞到塞内加尔,有些也在西班牙和法国过冬。三月中至四月初它们返回孵育地。 活动 白头鹞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水边草地或沼泽地上面低空飞行,两翅上举成浅“V”字形,长时间地在地面上空缓慢的滑翔,阊或鼓动几下翅膀呈鼓翼飞翔。 食性 主要以小型鸟类、雏鸟、鸟卵、小型啮齿类、蛙、蜥蜴、蛇等动物性食性为食,也能捕捉雉、鹁、鸭等中型水鸟和陆栖鸟类,有时也吃腐尸。觅食主要在早晨和傍晚,常在水面和芦苇沼泽地上捕食,很少到远离水域的干旱平原地上捕食。觅食方式主要是沿地面低空飞行搜索食物。有时也等在地上捕食。虽然在它们的食物中鸟类占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在它们的巢附近很难找到猎物的羽毛。一般它们就在抓到食物的地方吃,这往往就在旷野或者在树桩上,不像其它一些猛禽那样它们没有专门进食的地方。 叫声 通常不叫。白头鹞的叫声类似凤头麦鸡,只有在孵育地,尤其是在它们刚从过冬地区回来后,能够听到。它们主要用来吸引对偶或者保护领域。雄鸟在俯冲时发出鼻音的hijäe、quiä或者kjäh的叫声。在抵抗对手保护领域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比较软的鼻音的guig。雌鸟在孵卵的时候会发出沙哑轻轻的psie...的声音。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