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滨鹬

尖尾滨鹬

英文名:Sharp-tailed Sandpiper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鹳形目
  • 科:丘鹬科
  • 属:滨鹬属

尖尾滨鹬简介导读

尖尾滨鹬
英文名:Sharp-tailed Sandpiper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丘鹬科 / Scolopacidae
滨鹬属 / Calidris Acuminata

尖尾滨鹬 / Sharp-tailed Sandpiper

描述:体型略小(19厘米)而嘴短的滨鹬。头顶棕色,眉纹色浅,胸皮黄色。特征为下体具粗大的黑色纵纹。腹白;尾中央黑色,两侧白色。似冬季的长趾滨鹬,但顶冠多棕色。夏季鸟体羽多棕色,通常比斑胸滨鹬鲜亮。幼鸟色彩较艳丽。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及脚-偏黄至绿色。

叫声:轻柔的trrt或wheep声,尖细如流水般的吱吱声whit-whit, whit-it-it及轻微的呻吟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冬季远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为甚常见的迁徙过境鸟。在中国东北、沿海省份及云南均有记录。冬季在台湾(包括兰屿岛)也有过记录。

习性:栖于沼泽地带及沿海滩涂、泥沼、湖泊及稻田。常与其他涉禽混群。

尖尾滨鹬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为冬候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迂经中国。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在食物丰富的觅食地,也常集成大群。当受惊时常很快形成密集的群,并快速而协调地飞翔。它也常与其他鹬类混群活动和觅食。有危险时,也常采取就地蹲伏不动的方法逃避危险。有时待危险迫近时,才突然从地上飞起。常在有低矮草本植物的水边干草地上或浅水处活动和觅食。有时也在开阔的海边潮涧地带活动和觅食。 以蚊和其它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小螺、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有时也吃植物种子。常边走边觅食。
尖尾滨鹬夏羽头顶栗色,具黑色纵纹。后颈和侧棕皮黄白色,具黑褐色纵纹;眉纹白色。眼先、颊、耳区白色,具窄的黑色条纹。上背、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宽的皮黄褐色和棕栗色羽缘。下背、腰和中央尾上覆羽黑褐色,两侧尾上覆羽白色,具黑褐色横斑。尾褐色。中央尾羽最暗,呈黑褐色,具棕皮黄色或灰黄褐色羽缘。外侧尾羽较短,为灰褐色,具白色羽缘;所有尾羽均较尖,尾呈楔形。初级飞羽黑褐色。羽轴多为白色。次级飞羽灰褐色,近尖端处羽缘白色。小覆羽黑褐色。中覆羽褐色,具黑色羽轴纹和灰黄褐色或棕色羽缘;大覆羽暗褐色,具白色尖端,形成翅上白色横带。颏、喉白色,微缀黑色斑点。脸、颈和上胸白色,缀有皮黄色或棕色,具密的黑褐色纵纹。下胸和两胁白色,具粗著的黑褐色V形斑。尾下覆羽白色,具褐色纵纹。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微缀污灰色。 冬羽似夏羽。但头顶棕色较淡。眉纹较明显。耳区有一暗色斑。翕褐色,其皮黄褐色羽缘,扁褐色,具皮黄白色羽缘。下体主要为白色,颈和胸缀有灰色,具不明显的褐色纵纹。有的呈黑色胸带。幼鸟头顶亮棕色。具长的乳黄白色眉纹;眼先和耳覆羽暗红色。后颈皮黄色,具细的褐色纵纹、翕、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栗色,白色和皮黄色羽缘。翅上覆羽褐色,具皮黄栗色羽缘。下体主要为白色,胸和前颈缀橙皮黄色,具细的黑褐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淡灰色或黄褐色。嘴微向下弯。脚绿色、褐色或黄色。飞翔时脚微超出尾端。 大小量度:体重♂63-114克,♀48-93克;体长♂164-223毫米,♀130-212毫米;嘴峰♂23-27毫米,♀23-26毫米;翅♂126-142毫米,♀114-140毫米;尾♂50-64毫米,♀48-55毫米;跗蹠♂25-32毫米,♀24-30毫米。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