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冠鹃隼

褐冠鹃隼

英文名:Jerdon's Baza
别    名: 褐冠鹃雕 凤头老鹰
  • 纲:鸟纲
  • 目:鹳形目
  • 科:鹰科
  • 属:鹃隼属

褐冠鹃隼简介导读

褐冠鹃隼
英文名:Jerdon’s Baza

纲目科属:
鹳形目 / Ciconiiformes
鹰科 / Accipitridae
鹃隼属 / Aviceda Jerdoni

褐冠鹃隼 / Jerdon\'s Baza

描述:中等体型(45厘米)的褐色鹃隼。形长的冠羽常垂直竖起。上体褐色,下体白色具黑色纵纹,胸腹部具赤褐色横纹。与凤头鹰的区别在冠羽长许多,翼尖几乎长及尾尖。飞行时两翼尤其近端处甚长且宽,平尾。

虹膜-黄红色;嘴-黑色,蜡膜浅蓝灰;脚及腿-黄色。

叫声:飞行时发出哀怨的叫声pee-weeoh,第二音逐渐消失,似蛇雕雕。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及苏拉威西。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云南西南部及海南有几次记录。可能在中国有繁殖但不肯定。

习性:从树栖处捕食,喜森林边缘,常活动于有遮盖处。

俗名:褐冠鹃雕

原产地: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游荡:新加坡。 产地不确定:不丹。 中国仅有指名亚种,分布于广西、海南(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8] )、云南、湖南等地,为留鸟。
褐冠鹃隼为中型猛禽。头顶红褐色而具有黑色的纵条纹。头顶有由2-3枚羽毛构成的长黑色羽冠,常常垂直地竖立于头上,尖端为白色,特点非常鲜明。眼先、头侧灰色。上体为褐色,喉部为白色,中央还具有黑色纵纹,其余下体棕褐色,具有宽阔的白色和红褐色横斑。飞羽上具有宽阔的暗灰色和黑色横带。尾羽为灰褐色,具有2-3道宽阔的暗色横斑和宽的暗色亚端斑,飞翔时极为明显。 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上体较淡,下体乳白色或茶黄色;颏、喉和胸具淡红褐色条纹,颏、喉的中央条纹不甚明显;额和头顶前面两边淡茶黄色,具红褐色条纹。余同雄鸟。 幼鸟似雌鸟。雄的幼鸟上体较暗,尾有4道,有时甚至是5道横带;羽毛基部具白色斑点。 虹膜金黄色。嘴铅黑色,具有2个齿突。脚和趾为黄色或蓝白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350克; [3] 体长460-480毫米;嘴峰29-30毫米;翅327-360毫米;尾210-244毫米;跗蹠35-40毫米。
留鸟,不迁徙。通常单独活动,主要在白天,尤以早晨和黄昏较为频繁,叫声低沉,在天空中翱翔,飞速缓慢。主要以蜥蜴、蛙、蝙蝠、昆虫和昆虫的幼虫等小型动物为食,但不攻击鸟类。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