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英文名:Ruddy-breasted Crake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鹤形目
  • 科:秧鸡科
  • 属:田鸡属

红胸田鸡简介导读

红胸田鸡
英文名:Ruddy-breasted Crake

纲目科属:
鹤形目 / Gruiformes
秧鸡科 / Rallidae
田鸡属 / Porzana Fusca

红胸田鸡 / Ruddy-breasted Crake

描述:体小(20厘米)的红褐色短嘴田鸡。后顶及上体纯褐色,头侧及胸深棕红色(亚种erythrothorax的红色较深),颏白,腹部及尾下近黑并具白色细横纹。似红腿斑秧鸡及斑肋田鸡,但体型较小且两翼无任何白色。

虹膜-红色;嘴-偏褐;脚-红色。

叫声:寂静少声;于繁殖季节有突发性的3~4秒的尖厉下颤音,似小䴙䴘;进食时作轻声chuck。

分布范围:繁殖于印度次大陆、中国、东亚、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巽他群岛。冬季北方鸟南下越冬于婆罗洲。

分布状况:亚种erythrothorax为台湾的地方性常见留鸟; phaeopyga于华东、华中及华南;bakeri于中国西南。

习性:栖于芦苇地、稻田及湖边的干树丛。性羞怯而难见到。偶尔冒险涉足苇地边缘。部分地夜行性。晨昏发出叫声。

注:有时被列入Amaurornis属。

世界分布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东帝汶、越南。 旅鸟:阿富汗、圣诞岛。 中国分布 分布较广,见于北京(南苑、东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辽宁(凤城、丹东、大连、营口、盖县)、吉林(梅河口、吉林、延边)、黑龙江(兴凯湖)、江苏(盐城、淮阴、徐州、连云港)、浙江(黄岩、永康、建德、温州、丽水)、安徽(霍山、金寨、合肥、当涂石臼湖)、福建(邵武、建瓯万木林)、江西(南昌)、山东(青岛)、河南(大别山北坡、卫辉市庞寨)、湖南(东洞庭湖)、海南(文昌、琼山、五指山)、贵州(绥阳、贵阳、贵定、从江)、陕西(秦岭),多为夏候鸟;四川(成都、西昌)、云南(昆明、新平、景东、江城、耿马、腾冲、蒙自、金平、河口、剑川、巍山、潞西)、台湾为留鸟;在香港为罕见冬候鸟和旅鸟。
红胸田鸡成鸟两性相似。额、头顶、头侧和胸栗红色,枕、背至尾上覆羽暗橄榄褐色,飞羽及尾羽暗褐色。颏、喉白色,多少沾棕红色,随年龄增长,栗色加多。腹灰褐色,具白色横斑纹和点斑;尾下覆羽黑褐色,具白色横斑纹。两胁暗橄榄灰褐色,不具白色横斑或具不明显的白色横斑;腋羽暗褐色,具白色羽端。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胸部栗红色较淡,喉白。幼鸟上体较成鸟色深,头侧、胸和上腹栗红但染有灰白色羽,下腹和两胁淡灰褐色,微具稀疏的白色点斑,虹膜为褐色。虹膜红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部带有紫色。腿和脚橘红色,爪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9-85克,♀65-75克;体长♂215-230毫米,♀193-225毫米;嘴峰♂20-22毫米,♀18-22毫米;翅♂105.3-116毫米;♀102-110毫米;尾♂46-53毫米,♀44-51毫米;跗蹠♂33-37毫米,♀32-35毫米。(注:雄性——♂;雌性——♀)
部分夏候鸟,部分留鸟。春季于4月迁到繁殖地,秋季于10月迁离繁殖地。常在黎明、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多隐藏在灌丛与草丛中。性胆小,善奔跑和匿藏,飞行也很好,飞行快而直,一般紧贴水面或地面飞行。但通常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和芦苇丛中。飞行时两脚悬垂于下,一般很少飞行。善游泳。 杂食性,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水生植物的嫩枝和种子以及稻秧等。大多在隐蔽处觅食,偶而也到芦苇边觅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