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田鸡

白眉田鸡

英文名:White-Browed Crake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鹤形目
  • 科:秧鸡科
  • 属:田鸡属

白眉田鸡简介导读

白眉田鸡
英文名:White-Browed Crake

纲目科属:
鹤形目 / Gruiformes
秧鸡科 / Rallidae
田鸡属 / Porzana Cinerea

白眉田鸡 / White-Browed Crake

描述:体型略小(20厘米)的灰褐色秧鸡。嘴短,头部斑纹明显,黑色的贯眼纹其上下均具白色条纹。头顶、背及上体暗褐,头侧及胸灰色,腹偏白,两胁及尾下黄褐色。

虹膜-红色;嘴-近黑;脚-绿黄。

叫声:繁殖期嘈杂发出尖而细的cutchi cutchi cutchi似苇哨声,两三只鸟汇拢同叫。

分布范围:东南亚的南部、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至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北部及太平洋岛屿。

分布状况:迷鸟于1991年4月出现在香港的米埔。亦曾偶见于台湾。

习性:性羞怯。喜漫水草地、沼泽及稻田。通常成对活动。

可能灭绝:日本。 区域性灭绝:关岛。 流浪:香港、马绍尔群岛。 现存(繁殖):柬埔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菲律宾;新加坡。 现存(栖息):澳大利亚、文莱、斐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泰国、东帝汶、瓦努阿图
白眉田鸡成鸟两性相似。额灰色,头顶至后颈灰褐色;背橄榄褐色,具黑色斑点;腰至尾上覆羽亦为橄榄褐色但无黑色斑点。面及胸灰色,有白色眉纹及橄榄褐色穿眼纹,在穿眼纹下方也有一白色斑纹,形成的面部花纹较为醒目。颏、喉白色,腹中央亦白色,腹以下皮黄色,两胁黄褐色。幼鸟白色眉纹不明显,头是褐色而不是灰色,颈、胸和两胁是皮黄至淡褐色而不是灰色。 虹膜褐色。虹膜红色。嘴黄色,基部有红斑。腿和脚橄榄绿色。 大小量度:全长18-21厘米;展翅长27厘米;体重50克;嘴峰17-23毫米;翅长91-98毫米;尾长45-51毫米;跗蹠长36-39毫米。
在分布区内为留鸟,但在某些地区可能为部分迁徙鸟。在澳大利亚北部为雨季候鸟,推测定期沿约克角海峡的湿地迁飞。1975年11月和1976年6月之间有112只白眉田鸡在太平洋托雷斯海峡(Torres Strait)的布比岛屿(Booby Island)撞上了灯塔。 全天活动,在清晨、傍晚和阴天更为活跃,善于游泳和潜水,常成对活动。杂食性,吃蚯蚓、蛞蝓、水蛭、水蜘蛛、昆虫、蝌蚪和小鱼,也吃水生植物的叶和种子。在泥地和水边觅食,常在漂浮植物上行走,以急行急止的方式捕捉猎物,也捕捉飞行的昆虫。常在游泳时从水面探寻食物,也会漂在水面上静静地将颈伸直平行于水面,用喙突然啄住水生昆虫。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