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榛鸡

斑尾榛鸡

英文名:Chinese Hazel Grouse
别    名: 羊角鸡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榛鸡属

斑尾榛鸡简介导读

斑尾榛鸡
英文名:Chinese Hazel Grouse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asianidae
榛鸡属 / Tetrastes Sewerzowi

斑尾榛鸡 / Chinese Hazel Grouse

描述:形小(33厘米)而满布褐色横斑的松鸡。具明显冠羽,黑色喉块外缘白色。上体多褐色横斑而带黑。外侧尾羽近端黑而端白。眼后有一道白线,肩羽具近白色斑块,翼上覆羽端白。下体胸部棕色,及至臀部渐白,并密布黑色横斑。雌鸟色暗,喉部有白色细纹,下体多皮黄色。亚种 secunda多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极少鸣叫。进食时发出低沉的gir gir gir声;告警时作gu, gu, gu轻叫,召集幼鸟的叫声为dir, dir, dir。

分布范围:中国中部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相当罕见,分布于海拔2500~4000米处开阔地区的针叶林及灌丛。指名亚种分布在青海、甘肃中部祁连山脉至四川北部;亚种secunda在四川西部及西藏东部。

习性:同花尾榛鸡。多活动于山溪边的柳丛。

中国中部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三省。原产于古北界泰加林区,由于第四纪冰期作用,它仅在现有的分布区内残存了下来。四川亚种主要分布于四川北部松潘、马尔康、平武、青川、西部康定至巴塘和西北部白玉及西南部木里。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甘南县,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坡西林河林区、天祝县、永登县、康乐县、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以及青海省的祁连、门源、同仁县、互助县、玉树和班马等县市林区。
野外鉴别特征:中型鸟类,体长31~38厘米,大小和榛鸡相似。上体栗色,具显著的黑色横斑;颏、喉黑色,周边围有白边;胸栗色,向后近白色;各羽均具黑色横斑,外侧尾羽黑褐色,具若干白色横斑和端斑。 相似种花尾榛鸡外形、大小与斑尾榛鸡均很相似,野外难以分辨。但二者分布区域不同;另外,花尾榛鸡腹栗白色而具黑色圆弧形斑点,外侧尾羽灰褐色而杂有黑褐色虫蠹斑,斑尾榛鸡腹栗褐色而具黑色横斑,外侧尾羽黑褐色而具狭形白色横斑,外部形态也不相同。
栖息 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3500米的山地森林草原和散生有少许针叶树的金腊梅、山柳和杜鹃灌丛地区,也出现于云杉林和赤杨林及林缘灌丛地带。除繁殖期外,多成群活动。群多系家族群,或由家族群为单位的大群,特别是在带雏期间。多在树上活动和栖息,晚上亦在云杉树上过夜。有时也到地上活动,特别是育雏期间,几乎完全在地上活动,直到雏鸟能飞翔时,才逐渐过渡到树栖生活。日活动时间较长,天亮后即开始,直到天黑,每天活动时间长达10~14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觅食,中午食饱以后栖息于云杉树上或林下树桩和树根上休息,亦或在林下松软的坡地上进行沙浴。具有季节性的垂直迁徙现象,冬季常迁到低海拔的云杉林或云杉混交林和灌丛地带,春夏季则往山上部森林草原和灌丛地带迁徙。 摄食 主要以柳树、桦树的芽胞、嫩叶、嫩枝、花絮、云杉种子,以及忍冬、枸子、小檗、蓼、向荆等植物的嫩枝、嫩叶、花絮、浆果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鳞翅目幼虫、鞘翅目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陕甘花楸(Sorbus koehniana)白色的果实是斑尾榛鸡秋季最喜爱的食物。特别是夏季。在地上或树上觅食,夏季多在林下地上,冬季多在树上。常分散单独觅食,特别是在树上,很少同群集于一树逐食。 群体 斑尾榛鸡秋季的领域行为也较强烈,雄鸟也会振翅飞行,振翅跳跃,但没有春季强烈。清晨和傍晚是它们取食花楸果实的集中时间,有时雄鸟会相对密集而发生争斗。秋季新生的斑尾榛鸡幼鸟会进行扩散,融入冬季的集群中,迎接冬季严寒的考验。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