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鹇

黑鹇

英文名:Kalij Pheasant
别    名: 鸬雉、黑鸡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鹇属

黑鹇简介导读

黑鹇
英文名:Kalij Pheasant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asianidae
鹇属 / Lophura Leucomelanos

黑鹇 / Kalij Pheasant

描述:体大(70厘米)、带蓝黑色光泽的雉类。冠羽长,脸部裸皮红色。背及腰部黑色闪光,羽端为白色鳞状纹。指名亚种体侧白,而亚种lathami体侧黑。与白鹇区别在于腿灰或褐色,尾较短,体羽几无白色。雌鸟褐色,颏杂白色,与白鹇雌鸟区别在于外侧尾羽深褐色。

虹膜-褐色;嘴-淡绿角质色;脚-灰褐色。

叫声:鸟群分散时的联络叫声为低沉的kurr-kurr-kurrchi-kurr声。雄鸟叫声为响亮的咯咯哨音伴以两翼拍打身体声。争斗叫声为恐吓的koor koor声紧接尖厉的waak, waak声。告警时为重复的koorchi koorchi koorchi叫声或为whoop-keet-keet的喉音。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及西部。

分布状况:在中国相当罕见,仅分布于海拔2100~3200米的亚热带森林。指名亚种在西藏的南部及东南部,lathami分布于云南西部怒江以西。

习性:似白鹇,并可与其杂交。常结大群活动。

俗名:鸬雉

黑鹇分布于中国西南的云南、西藏,以及印度北部、缅甸、泰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共分化为9个亚种。中国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分布在西藏南部的聂拉木、吉隆、亚东等地;藏南亚种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察隅、波密和云南西北部的盈江、贡山等地。
黑鹇雄鸟头顶至后颈以及颈侧紫黑色,头上具长而稍直的羽冠,蓝黑色而具紫色光泽;背蓝黑色而具紫色光泽,羽缘稍差;初级飞羽外翈和羽干棕褐色,内翈较暗;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深蓝色而具白色端斑及窄的蓝黑色次端斑;尾亦为蓝黑色,但紫色光泽较差。脸裸露,赤红色,被有少许黑色纤羽。下体大都黑褐色,胸羽呈披针形,除羽基外颜色为白色而沾灰。 雌鸟上体大都红褐色,羽缘淡灰色。下体和上体相似,但较淡。各羽中部较暗,且具宽的淡色羽缘。 虹膜橙褐色,嘴黄褐色,基部稍黑,脚和爪灰色或铅褐色。
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通常早晨5点左右即开始活动,直到下午7点左右才停止,其中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中午活动较少。晚上多栖息于树上。活动时常沿固定的路线进行,时间久了就常常形成明显的“鸟径”。活动时常常昂首阔步,行动机警,受惊后迅速奔跑,羽冠耸立,尾羽微展,待跑到一定距离后再机警地观察动向,有时走走停停,四处观望。除了善于在地面行走和奔跑外,也能飞翔和跳跃。跳跃时鼓动双翼作为辅助,但有时也不张翼。疾走时头前后晃动,尾羽略向下垂。主要以植物嫩叶、芽苞和种子为食,也吃部分昆虫。 叫声:鸟群分散时的联络叫声为低沉的kurr-kurr-kurrchi-kurr声。雄鸟叫声为响亮的咯咯哨音伴以两翼拍打身体声。争斗叫声为恐吓的koor koor声紧接尖厉的waak, waak声。告警时为重复的koorchi koorchi koorchi叫声或为whoop-keet-keet的喉音。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