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角雉

黑头角雉

英文名:Western Tragopan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角雉属

黑头角雉简介导读

黑头角雉
英文名:Western Tragopan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asianidae
角雉属 / Tragopan Melanocephalus

黑头角雉 / Western Tragopan

描述:雄鸟:体大(71厘米), 色彩艳丽、身带白斑的红黑色角雉,与其他角雉区别在于体羽多黑色。雌鸟比其他角雉种的雌鸟色深,下体有大的心白的黑色卵形斑。

虹膜-棕色;嘴-近黑;脚-粉红至灰,随季节而异。

叫声:遇警时发出似绵羊的waa, waa, waa叫声。春季里雄鸟整日不时发出似山羊般的单waa声高叫。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西段。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罕见,仅局限于西藏西部噶尔地区的有限区域。繁殖于海拔2400~3600 米处,冬季有些鸟下至1350 米处。

习性:同其他角雉。雄鸟具极有气势的炫耀表演,肉质角及肉裙膨胀,两翅一高一低,面对雌鸟以取最佳效果。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西北部、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以及克什米尔地区,在中国仅记录于西藏西部革吉附近的狮泉河流域山地、西藏西南隅的森格藏布流域,但1950年代后无观察记录。
黑头角雉的雄鸟体长为68-74厘米。体重1.5-2.2千克。头黑色;肉角蓝色;冠羽也是黑色,尖端红色;脸部在眼睛的四周有一个大的红色裸区;项下的肉裙为辉粉红色,中央贯有紫色纵纹,左右各有6个镶有蓝边的淡黄色斑块;颊的下部蓝绿色;体羽大都灰黑色,满杂以白色圆形斑点,上体较小,下体稍大;颈的上面、侧面和喉部,胸部为红色,肩部有一个暗红色的斑块;尾羽为棕色和黑色斑杂状,端部黑色。雌鸟体长60厘米。上体为淡灰褐色并布满了黑色的斑纹;下体大都灰色而具白点。 喉下围着一个肉质的“围裙”,叫做“肉裙”,也叫“肉裾”。这些肉角和肉裙平时体积很小,收缩着,到了繁殖期,这些肉角和肉裙都会膨胀竖展起来,色彩非常艳丽,以达到吸引雌雉,并与雌雉交配的目的。眼睛内的虹膜为褐色;嘴黑色,先端角色;腿、脚粉红色或肉灰色,随季节不同而变化。
黑头角雉喜欢单独活动,冬季结有小群。飞翔与扩散能力较弱,躲避天敌能力相对较差。在密林中活动,主要以乔木、灌木、竹、草本植物和蕨类的嫩芽、嫩叶、青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和其他无脊柱动物。 叫声:遇警时发出似绵羊的waa, waa, waa叫声。春季里雄鸟整日不时发出似山羊般的单waa声高叫。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