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山鹧鸪

海南山鹧鸪

英文名:Hainan Partridge
别    名: 山赤姑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山鹧鸪属

海南山鹧鸪简介导读

海南山鹧鸪
英文名:Hainan Partridge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asianidae
山鹧鸪属 / Arborophila Ardens

海南山鹧鸪 / Hainan Partridge

描述:略小(24厘米)而色彩斑斓的山鹧鸪。特征为头近黑、耳羽上方具白斑且上胸散布鲜橙红色。上体略灰,具黑色鳞状纹;腹部黄色,胸部略染灰色,两胁具白色条纹。

虹膜-深褐;嘴-灰色;脚-深粉红色。

叫声:繁殖鸟叫声为重复的双音,似ju-gu, ju-gu, ju-gu,第一音降而第二音升高。

分布范围:海南岛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种(Collar et al., 1994)。罕见。见于海拔900~1200米仅存的几片山地常绿林中。

习性:具本属特性。

俗名:山赤姑

中国特产雉类,仅分布于海南省。20世纪70年代,在海南岛各地山野坡地常见出没,由于环境恶化,加上人类捕杀,数量锐减,极为罕见。
山鹧鸪属鸟类中羽色较为美丽的种类,眼先、额、眉纹、颊、头侧以及颏、喉均为黑色且连成一片;耳羽白色;前颈及颈侧基部淡橙红具黑斑;黑色眉纹上方散着白点,形成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后颈。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横斑,双翅沾栗棕色。上胸具橙红色丝状羽毛,下胸灰,微沾棕白色;两胁灰色,具白色羽干纹。腹羽棕白色。雌鸟与雄鸟极相似,唯上胸丝状:羽橙红色稍淡;腹羽微染淡红色。嘴黑色,腿、脚赭色。尾部较短,不及两翼长度的一半,跗蹠裸露且突出。 虹膜-深褐;嘴-灰色;脚-深粉红色。
常成对或结成4-5只的小群,在沟底、坡脚或山坡落叶堆积的地方觅食。夜晚在树上栖息。性情机警,受惊后四散奔逃,并发出急切的叫声,然后静伏不动或飞不多远又落下,钻入草丛、灌丛或竹丛中。通常在林下落叶层较厚的地方刨食,一边刨食一边发出“沙沙”的声响,刨食过后,会在地面留下形状大小较为规则坑。 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芽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蜗牛等动物性食物。天敌是青鼬与猛禽。 12月-1月,每日早晚鸣叫,早上持续约10分钟,日落鸣叫较短,约5分钟。2月鸣叫开始增多。且较不规律。3月-6月初。很少鸣叫。偶尔早晚叫约1分钟。6月初-7月初,叫声稍有增多,每天早晚约持续2分钟。叫声主要包括:zhe-gu, gu-a,jia-jia,gu-a雄鸟的叫声:nu-gu-li -dia-dia,约每半分钟叫一次,声音非常响亮、壮观,给人以一种震撼,几公里之外都可听见,可称得上鸟中声音之王。 不同对的海南山鹧鸪之间活动区偶尔有接壤,但无重叠迹象,繁殖期鸣叫增多可能是为了宣示领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