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胸鹑

蓝胸鹑

英文名:Blue-breasted Quail
别    名: 蓝胸鹌鹑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鹑属

蓝胸鹑简介导读

蓝胸鹑
英文名:Blue-breasted Quail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asianidae
鹑属 / Coturnix Chinensis

蓝胸鹑 / Blue-breasted Quail

描述:雄鸟:体形甚小(14厘米),喉部具明显的黑白色图纹;胸、腰、前额及贯眼纹蓝灰色;上体其余部分浓橄榄褐色,有黑色横纹及白色细纹;腰及中腹深栗色。雌鸟上体红褐色杂以黑色横斑及白色细纹,腹部皮黄带黑色条纹。雌鸟易与三趾鹑相混。

虹膜-近红;嘴-黑色;脚-黄色。

叫声:为悦耳的的双哨音ti-yu, ti-yu声。

分布范围:印度,巴科巴(Nicobars),中国南部、海南岛和台湾,东南亚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罕见于中国南部及东部低海拔的草地、灌木丛及稻田。

习性:鹑种特性,结小群栖居。

俗名:蓝胸鹌鹑

世界 原产地:澳大利亚、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东帝汶和越南。 引进:关岛。 中国 中国自西向东见于云南的新平、富宁、绿春、元阳、金平,贵州的平塘,广西的北海、合浦、贵港、百色,广东的广州,海南,福建的邵武、武夷山和台湾的山地,此外在山东威海也有报道。
雄鸟:头顶以至后颈上部暗棕褐色,羽基黑褐色;头顶中央具浅黄色纵纹;额、眼先、眼纹及颈侧均蓝灰色;眼先下有一白纹,后伸至眼;颊纹黑色;在此纹下的颊部白色;后颈下部、肩和背等均暗棕褐色,杂以黑色虫蠹斑及较粗的横斑,背羽常具浅黄近白的羽干纹;尾上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亦栗褐,杂以黑褐色细斑;大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的羽端并缀有赤栗色;初级覆羽以及外侧所有飞羽均黄褐色,无斑;尾赤栗色。颏和喉黑色,由其后侧角向上伸出一条黑纹连到耳羽;前颈白色,后围以黑色窄缘;胸部蓝灰色,在中央有赤栗色混入;两胁蓝灰色,稍杂以赤栗色;腹部以至尾下覆羽均为赤栗色;腋羽中等长,略显银灰白色,羽端红色。 雌鸟:羽色与鹌鹑近似。头顶黑褐色,但范围窄,羽缘黄褐;头顶中央贯以浅黄色纵纹。上背暗棕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羽端具黑斑;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均黑褐色,杂以浅棕褐色横斑,并具宽阔的浅黄色羽干纹。翅上内侧覆羽大都棕褐,杂以黑色横斑,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无斑,最外侧初级飞羽狭缘以白色。头和颈的内侧黄褐;颏及喉的上部白色,杂以黄褐色,喉的下部浅黄褐色;胸部和两胁黄褐色,具黑褐色细横斑,这与鹌鹑具黑褐色纵纹的情况显然有别。腹淡黄色;围肛羽白色微黄,羽基暗灰褐色;尾下覆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横斑。 虹膜朱红到深红色(♂)或褐色(♀);嘴黑色,边缘淡黑色;跗蹠和脚趾鲜黄色;爪鲜褐色。
为留鸟或夏候鸟。晨昏时出没于空旷地觅食谷粒、草籽等,也吃昆虫、蜘蛛,嗜食白蚁。飞翔快速,沿着直线低飞。以谷粒、草籽、昆虫、蜘蛛等为食。叫声为悦耳的的双哨音ti-yu, ti-yu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