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琴鸡

黑琴鸡

英文名:Black Grouse
别    名: 斗鸡 黑鸡 黑雷鸡 黑野鸡 胡日 乌鸡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琴鸡属

黑琴鸡简介导读

黑琴鸡
英文名:Black Grouse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asianidae
琴鸡属 / Tetrao Tetrix

黑琴鸡 / Black Grouse

描述:雄鸟:体大(54厘米)的黑色、带蓝绿色光泽的松鸡。翅黑,翼覆羽基端呈粗白色横纹。尾黑色,呈叉状向外弯曲,以使白色的尾下覆羽能扇形竖起作”跑圈”炫耀。红色的冠状肉瘤形成眉块。雌鸟:体型较小(41厘米),深褐色,羽尖具皮黄色斑,圆型尾。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铅灰。

叫声:雄鸟发出gurururu的连续叫声。

分布范围:欧洲西部及北部至西伯利亚及北朝鲜。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鸟,亚种ussuriensis见于中国东北的松林、落叶松林及多树草原;baikalensis见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池;Mongolicus见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的喀什、天山及阿尔泰山脉。

习性:数只雄鸟聚集于雌鸟前作优雅的求偶炫耀,表演”跑圈”。

俗名:斗鸡 黑鸡 黑雷鸡 黑野鸡 胡日 乌鸡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中国、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蒙古、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 可能灭绝:黑山、塞尔维亚;区域灭绝:克罗地亚、匈牙利、土耳其;引进:加拿大、美国。 游荡: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丹麦、法罗群岛、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马其顿。 中国国内分布于大兴安岭的布特哈、乌尔其汗、红花尔吉、根河;小兴安岭的逊克、孙吴、萝北、缓远、完达山、张广才岭;长白山区的黄松浦、漫江、前川;新疆天山山脉西部的塔城、喀什及北部阿尔泰等地;河北围场;均为留鸟。
中等体形,大小似家鸡。雄鸟几乎全黑,翅上具白色翼镜;尾呈叉状,外侧尾羽长而向外弯曲。雌鸟体形稍小,大都棕褐,而具黑褐色横斑,翅上白色翼镜不著,尾亦呈叉状,但叉裂不大,外侧尾羽不向外弯。金属光泽,尤其是颈部更为明亮。翅膀上有一个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别致的是它的18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侧的三对特别延长并呈镰刀状向外弯曲,与西洋古琴的形状十分相似,所以也称“黑琴鸡”。虹膜褐色;嘴和趾暗褐色;腿上裸皮桔红色。
黑琴鸡常成群活动,每群由几只,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组成,随季节、食物多少和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春季活动范围较大,多在地面取食。夏季多在巢区附近的地面活动,有时也到树上,只是活动范围较小。秋季离开繁殖区域,结成数目不等的群体向四处游荡。冬季来临,大雪封山,气候寒冷,林海中的最低温度达零下40℃以下,而黑琴鸡仍然游荡在河畔和山谷之间。它们黑色的羽毛能大量地吸收太阳的光热,增加御寒能力。平时它们也很少活动,只在下午二、三时阳光充足时到食物丰盛的山谷地带觅食。黄昏时刻便在雪地上用爪子扒出一个直径为30-40厘米的雪窝,挡住了凛冽的寒风入睡,以适应恶劣的环境。黑琴鸡善跑,飞翔力也强,在树上取食有各种各样姿势。警觉性不高,在树上时有人走到树下也不飞走。 黑琴鸡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夏季兼食昆虫。一般说来,乔灌木的嫩枝、叶、芽、花序(桦、赤杨、柳等)、果实和浆果(如越桔)等是主要食料;昆虫(主要为蚂蚁和鳞翅目幼虫) 及杂草种子、谷粒等为辅助食料。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