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鸡

石鸡

英文名:Chukar
别    名: 朵拉鸡 嘎嘎鸡 红腿鸡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石鸡属

石鸡简介导读

石鸡
英文名:Chukar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asianidae
石鸡属 / Alectoris Chukar

石鸡 / Chukar

描述:中等体型(38厘米),带很重斑纹的鹑类。喉白,下脸部的黑色条纹过眼部和下喉部,与亮红色嘴及肉色眼圈形成对照。上体粉灰,胸皮黄带橘黄,两胁具黑色、栗色横斑及白色条纹。诸亚种存在细微差异,以荒漠中的为最淡。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叫声:雄鸟发出一连串越来越高的ka-ka-kaka-kaka-kaka声,紧接着几声带鼻音的咯咯叫,声如 chukara-chukara-chukar。

分布范围:欧洲南部、小亚细亚、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中部至蒙古及中国北部。引种英国及其他地区。

分布状况: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为地方性常见鸟。

习性:成对或成群活动于开阔山区、高原、草原及干旱草地。

俗名:朵拉鸡 嘎嘎鸡 红腿鸡

原产地: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中国、塞浦路斯、埃及、格鲁吉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蒙古、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俄罗斯联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 引进:巴林、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马其顿、新西兰、挪威、葡萄牙、圣赫勒拿岛、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南非、西班牙、美国(夏威夷)。
石鸡头顶至后颈红褐色,额部较灰,头顶两侧亦沾浅灰色,眼上眉纹白色沾棕。有一宽的黑带从额基开始经过眼到后枕,然后沿颈侧而下,横跨下喉,形成一个围绕喉部的完整黑圈;眼先、两颊和喉皮黄白色、黄棕色至深棕色,随亚种而不同;耳羽栗褐色,后颈两侧灰橄榄色,上背紫棕褐色或棕红色,并延至内侧肩羽和胸侧;外侧肩羽肉桂色,羽片中央蓝灰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灰橄榄色;外侧尾羽栗棕色,翅上羽和内侧飞羽与上背相似,初级飞羽浅黑褐色,羽轴浅棕色,外翈近末端处有棕色条纹或皮黄白色羽缘;外侧次级飞羽外翈近末端处亦有一浅棕色宽缘;三级飞羽外翈略带肉桂色。颏黑色,下颌后端两侧各具一簇黑羽;上胸灰色,微沾棕褐色;下胸深棕色,腹浅棕色;尾下覆羽亦为深棕色;两胁浅棕色或皮黄色,具10多条黑色和栗色并列的横斑。 虹膜栗褐色,嘴和眼周裸出部以及脚、趾均为珊瑚红色、爪乌褐色。
留鸟。白天活动,性喜集群,有时白天成群窜到靠近山坡的农田地中觅食,遇惊后径直地朝山上迅速奔跑。紧急情况下亦飞翔,飞翔能力强且迅速,但飞不多远即落入草丛或灌丛中。清晨和黄昏时,雄鸡常站在光裸的岩石上或高处引颈高声鸣叫,似“嘎嘎嘎……”或“嘎拉,嘎拉”声,故当地群众称之为“嘎嘎鸡”。开始鸣叫时比较缓慢,以后逐渐加快,并重复多次。 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叶、浆果、种子、苔藓、地衣和昆虫为食,也常到附近农地取食谷物。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