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鹑

雉鹑

英文名:Pheasant Grouse
别    名: 贝母鸡 木坪雉雷鸟 四川雉鹑 四康雉鹑
  • 纲:鸟纲
  • 目:鸡形目
  • 科:雉科
  • 属:雉鹑属

雉鹑简介导读

雉鹑
英文名:Pheasant Grouse

纲目科属:
鸡形目 / Galliformes
雉科 / Phasianidae
雉鹑属 / Tetraophasis Obscurus

雉鹑 / Pheasant Grouse

描述:体大(48厘米)的灰褐色鹑类。胸灰色具黑色细纹。与相似种类四川雉鹑不同处在于栗色喉块外缘近白。有猩红色眼周裸皮。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深红。

叫声:声刺耳,由一鸟带群鸟叫,声彻山谷。坏天气前常可听到其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中西部。

分布状况: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地方性不罕见。见于四川岷山、邛崃山及沿青海-甘肃边境祁连山由林线至海拔4600米的多岩山地。

习性:结小群活动于近林线的高山草甸、碎石滩和杜鹃灌丛。

俗名:贝母鸡 木坪雉雷鸟 四川雉鹑 四康雉鹑

分布于印度东北端、喜马拉雅山东部和中国西南部。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的康定至巴塘,青海玉树以南至云南西北部,西至西藏的芒康、察雅、江达、昌都、类乌齐、左贡、波密、林芝、米林、朗县等地。
红喉雉鹑 体长44-54厘米。上体大都褐色,头顶与两侧深灰,头顶与枕羽中央有黑褐色纵纹。飞羽暗褐色,羽缘具白色和棕色端斑。中央一对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端斑,外侧尾羽灰裼色具黑褐斑,近端部为深黑色,羽端纯白。颏、喉、前颈至尾下覆羽红栗色,胸腹褐灰色,胸羽具黑褐色纵纹,腹羽杂以淡黄和棕色。 黄喉雉鹑 体长为29-50厘米。体羽大都为灰褐色,头顶和枕部有黑褐色的中央纹。翅膀稍圆,上面有白色或淡棕色的斑点。尾羽有18枚,成楔状,中央一对尾羽灰褐色,具白色和黑褐色虫蠹状端斑。胸部底色大都淡灰色。腹部中央为棕白色,有时杂有栗色。颏、喉和前颈是栗红色,两边具白色边缘。尾下的覆羽也是红栗色。雄鸟有距。虹膜褐色;嘴略黑;脚深红色。
雉鹑善于在地面上行走和奔跑,也善于在山谷间滑翔,但飞翔能力较差,一般很少起飞,遇到敌害时常常首先逃到灌丛中躲避,只有少数情况下是从一个山坡滑翔向另一个山坡。它们的羽色和周围环境一致,形成了很好的保护色。性情胆怯怕人,休息时多躲避在灌丛中,晚上在较大的灌木上栖息。 喜欢鸣叫,往往是在天刚蒙蒙亮时就开始,先是一、二只首先鸣叫,紧接着就是群鸟齐鸣,叫声宏亮、嘈杂,在深山幽谷中传得很远。每当大雾或雨雪即将来临之时,它们的叫声则更加频繁。 结小群活动于近林线的高山草甸、碎石滩和杜鹃灌丛。雉鹑对高山的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喜欢在小溪边饮水。也喜欢啄食松树、野蔷薇、委陵菜、野燕麦、针茅、贝母、青稞等植物的球茎、块根、草叶、花和种子和以及少量昆虫等小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食物随季节不同而变化:4-5月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块,8-9月的食物中有大量贝母,9月以后吃浆果、果实、种子等。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