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鹃

大杜鹃

英文名:Eurasian Cuckoo
别    名: 布谷 郭公 获谷 喀咕 尸()鸠
  • 纲:鸟纲
  • 目:鹃形目
  • 科:杜鹃科
  • 属:杜鹃属

大杜鹃简介导读

大杜鹃
英文名:Eurasian Cuckoo

纲目科属:
鹃形目 / Cuculiformes
杜鹃科 / Cuculidae
杜鹃属 / Cuculus Canorus

大杜鹃 / Eurasian Cuckoo

描述:中等体型(32厘米)的杜鹃。上体灰色,尾偏黑色,腹部近白而具黑色横斑。”棕红色”变异型雌鸟为棕色,背部具黑色横斑。与四声杜鹃区别在于虹膜黄色,尾上无次端斑,与雌中杜鹃区别在腰无横斑。幼鸟枕部有白色块斑。

虹膜及眼圈-黄色;嘴-上为深色,下为黄色;脚-黄色。

叫声:响亮清晰的标准型kuk?oo声,通常只在繁殖地才能听到。

分布范围:繁殖于欧亚大陆,迁徙至非洲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夏季繁殖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亚种subtelephonus在新疆至内蒙古中部;指名亚种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北、陕西及河北;fallax在华东及东南,bakeri在青海、四川至西藏南部及云南。

习性:喜开阔的有林地带及大片芦苇地,有时停在电线上找寻大苇莺的巢。

俗名:布谷 郭公 获谷 喀咕 尸()鸠

分布于中国西部到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和中国南部。
大杜鹃额浅灰褐色,头顶、枕至后颈暗银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轴纹褐色,沿羽轴两侧缀白色细斑点,且多成对分布,末端具白色先端,两侧尾羽浅黑褐色,羽干两侧也具白色斑点,且白斑较大,内侧边缘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两翅内侧覆羽暗灰色,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飞羽羽干黑褐色,初级飞羽内侧近羽缘处具白色横斑;翅缘白色,具暗褐色细斑纹。下体颏、喉、前颈、上胸,以及头侧和颈侧淡灰色,其余下体白色,并杂以黑褐色细窄横斑,宽度仅1~2毫米,横斑相距4~5毫米;胸及两胁横斑较宽,向腹和尾下覆羽渐细而疏。 幼鸟头顶、后颈、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缘,形成鳞状斑,以头、颈、上背为细密,下背和两翅较疏阔。飞羽内侧具白色横斑;腰及尾上覆羽暗灰褐色,具白色端缘;尾羽黑色而具白色端斑,羽轴及两侧具白色斑块,外侧尾羽白色块斑较大。颏、喉、头侧及上胸黑褐色,杂以白色块斑和横斑,其余下体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 [2] 虹膜黄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近黄色。脚棕黄色。
主要为夏候鸟,部分旅鸟。春季于4~5月份迁来,9~10月份迁走。 性孤独,常单独活动。飞行快速而有力,常循直线前进。飞行时两翅震动幅度较大,但无声响。繁殖期间喜欢鸣叫,常站在乔木顶枝上鸣叫不息。有时晚上也鸣叫或边飞边鸣叫,叫声凄厉宏亮,很远便能听到它“布谷~布谷~”的粗犷而单调的声音,每分钟可反复叫20次。鸣声响亮,二声一度,像“KUK-KU”。 主要以松毛虫、舞毒蛾 、松针枯叶蛾,以及其它鳞翅目幼虫为食。也吃蝗虫、步行甲、叩头虫、蜂等其它昆虫。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