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杜鹃

棕腹杜鹃

英文名:Hodgson’s Hawk-Cuckoo
别    名: 棕腹鹰鹃、小鹰鹃
  • 纲:鸟纲
  • 目:鹃形目
  • 科:杜鹃科
  • 属:鹰鹃属

棕腹杜鹃简介导读

棕腹杜鹃
英文名:Hodgson’s Hawk-Cuckoo

纲目科属:
鹃形目 / Cuculiformes
杜鹃科 / Cuculidae
鹰鹃属 / Hierococcyx Fugax

棕腹杜鹃 / Hodgson\'s Hawk-Cuckoo

描述:中等体型(28厘米)的青灰色杜鹃。尾具黑褐色横斑,胸棕色。比鹰鹃小,与其他鹰鹃区别在上体青灰,头侧灰色,无髭纹(幼鸟除外)而腹白。枕部具白色条带,颏黑而喉偏白,尾羽具棕色狭边。亚种nisicolar胸棕色具白色纵纹。枕部无白色条带,尾上无狭窄棕色边,且体型较小,叫声有异。

虹膜-红色或黄色;嘴-黑色,基部及嘴端黄色;脚-黄色。

叫声:叫声特别,为带咝音的持续gee-whizz或fe-ver声,重复约20次(nisicolar),或为三音节ju-ichi, ju-ichi叫声(hyperythrus)。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日本及中国东北,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的南部越冬;在泰国南部及马来半岛为留鸟。

分布状况:亚种hyperythrus繁殖于东北各省,越冬于华南及东南亚。亚种 nisicolar繁殖在中国北纬32°以南,越冬在东南亚。

习性:喜森林及落叶林,越冬于常绿林。

注:一些著者将北方杜鹃(hyperythrus)作为单独一种。

世界分布 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帕劳、泰国、越南。 旅鸟:孟加拉共和国 中国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西至云南、贵州、四川、南至香港和海南岛。
额灰褐色;颊、眼周、耳羽亮灰色;头顶、后颈、头侧、背和两翅表面石板灰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具白色横斑。三级飞羽黑褐色,外侧微沾灰色,翅上覆羽暗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深灰色,基部灰褐色;尾淡灰褐色,具数道黑褐色和浅棕色横斑,以及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棕红色端斑。颏污灰色,喉灰白色。胸、上腹和两胁棕红色,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橙色至朱红色,眼周黄色,上嘴角黑色,基部及下嘴角绿色,脚亮黄色。
性机警而胆怯,常躲在乔木树上枝叶间鸣叫。鸣声尖锐,似“zhi-wi”声,不断反复鸣叫,有时夜晚也鸣叫。主要以松毛虫、毛虫、尺蠖等昆虫为食。 在中国为夏候鸟,部分为旅鸟和冬候鸟。春季于5月迁来,秋季于9~10月迁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