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啄木鸟

大斑啄木鸟

英文名: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别    名: 白花啄鴓 白花啄木鸟 赤䴕 臭喯打木 叨木冠子 海南花啄木鸟 花喯打木 花啄木 花啄木
  • 纲:鸟纲
  • 目:䴕形目
  • 科:啄木鸟科
  • 属:啄木鸟属

大斑啄木鸟简介导读

大斑啄木鸟
英文名: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纲目科属:
䴕形目 / Piciformes
啄木鸟科 / Picidae
啄木鸟属 / Dendrocopos Major

大斑啄木鸟 /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描述:体型中等(24厘米)的常见型黑相间的啄木鸟。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带而雌鸟无。两性臀部均为红色,但带黑色纵纹的近白色胸部上无红色或橙红色,以此有别于相近的赤胸啄木鸟及棕腹啄木鸟。

虹膜-近红;嘴-灰色;脚-灰色。

叫声:錾木声响亮,并有刺耳尖叫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的温带林区,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北部及东部,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在中国为分布最广泛的啄木鸟。见于整个温带林区、农作区及城市园林。共记述有九个亚种:tianshanicus于中国西北;brevirostis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越冬于小兴安岭及东北平原;wulashanicus于宁夏的贺兰山和乌拉山及陕西北部;japonicus于辽宁、吉林及内蒙古东部;cabanisi于华北东部;beicki于华中北部,stresemanni于中南及西南;mandarinus于华南及东南;hainanus于海南岛。

习性:典型的本属特性,錾树洞营巢,吃食昆虫及树皮下的蛴螬。

俗名:白花啄鴓 白花啄木鸟 赤䴕 臭喯打木 叨木冠子 海南花啄木鸟 花喯打木 花啄木 花啄木

世界分布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共和国、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美国佐治亚州、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公国、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共和国、摩洛哥、缅甸、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国、越南。 旅鸟:法罗群岛、直布罗陀、香港、冰岛、爱尔兰、美国。 中国分布 分布于新疆、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和海南岛。
雄鸟额棕白色,眼先、眉、颊和耳羽白色,头顶黑色而具蓝色光泽,枕具一辉红色斑,后枕具一窄的黑色横带。后颈及颈两侧白色,形成一白色领圈。肩白色,背辉黑色,腰黑褐色而具白色端斑;两翅黑色,翼缘白色,飞羽内翈均具方形或近方形白色块斑,翅内侧中覆羽和大覆羽白色,在翅内侧形成一近圆形大白斑。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白色并具黑色横斑。颧纹宽阔呈黑色,向后分上下支,上支延伸至头后部,另一支向下延伸至胸侧。颏、喉、前颈至胸以及两胁污白色,腹亦为污白色,略沾桃红色,下腹中央至尾下覆羽辉红色。雌鸟头顶、枕至后颈辉黑色而具蓝色光泽,耳羽棕白色,其余似雄鸟(东北亚种)。幼鸟(雄性)整个头顶暗红色,枕、后颈、背、腰、尾上覆羽和两翅黑褐色,较成鸟浅淡。前颈、胸、两胁和上腹棕白色,下腹至尾下覆羽浅桃红色。虹膜暗红色,嘴铅黑或蓝黑色,跗蹠和趾褐色。
食性 主要以甲虫、小蠹虫、蝗虫、吉丁虫、天牛幼虫、蚁科、蚊科、胡蜂科、鳞翅目、鞘翅目等各种昆虫、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蜗牛、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橡实、松子、稠李和草子等植物性食物。 [2] 习性 大斑啄木鸟 大斑啄木鸟(16张)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后期则成松散的家族群活动。多在树干和粗枝上觅食。觅食时常从树的中下部跳跃式地向上攀缘,如发现树皮或树干内有昆虫,就迅速啄木取食,用舌头探入树皮缝隙或从啄出的树洞内钩取害虫。如啄木时发现有人,则绕到被啄木的后面藏匿或继续向上攀缘,搜索完一棵树后再飞向另一棵树,飞翔时两翅一开一闭,成大波浪式前进,有时也在地上倒木和枝叶间取食。叫声‘jen-jen-’。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