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额鸦雀

橙额鸦雀

英文名:Black-throated Parrotbill
别    名: 黑喉鸦雀、橙背鸦雀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科
  • 属:鸦雀属

橙额鸦雀简介导读

橙额鸦雀
英文名:Black-throated Parrotbill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鸦雀属 / Paradoxornis Nipalensis

橙额鸦雀 / Black-throated Parrotbill

描述:体型甚小(11.5厘米)的鸦雀。顶冠棕色,脸颊灰,下体近白。特征为喉及上胸黑色,宽眉纹黑色。下颊白色,两胁黄褐。背黄褐,尾棕褐,但两翼黑色而具白色翼缘及明显的棕色翼上图纹。亚种croticus的耳羽棕色,喉下部略灰而胸近白。与红头[长尾]山雀及黑头[长尾]山雀的区别在嘴厚。

虹膜-褐色;嘴-粉灰;脚-粉红。

叫声:哀怨的咩咩叫声及颤鸣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阿萨姆、缅甸、印度支那北部及中国西南。

分布状况:不常见于海拔1800~2745米的山地阔叶林。亚种poliotis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部和西北部,crocotius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至丹巴曲以西。

习性:结小群栖于林中层、林下植被及竹林。

注:部分著者将金色鸦雀的诸亚种置于此种之下(参见郑作新, 1987)。

原生种分布地:不丹、中国、印度、老挝、锡金、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秦岭、四川、云南、西藏、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
野外鉴别特征: 该种是最小的一种鸦雀,体长9~10厘米。头和上体大多橙棕色,喉黑色,短的眉纹和颧纹白色,下体亦主要为白色。 相似种短尾鸦雀尾短,无白色颧纹和眉纹。 形态描述:雌雄羽色相似。额和头顶橙棕色,有的头顶两侧具黑色侧冠纹(滇西亚种),耳羽淡橙棕色,个别亚种为灰色或前黑后灰(滇西亚种) ,多数具有短的白色眉纹,眼先微褐色,颧纹白色,其余上体橙棕色或棕褐色。尾暗褐色,基部外缘橙红色,翅上覆羽暗褐色,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外缘灰白色或白色,次级和三级飞羽外缘具宽阔的橙红色外缘。颏、喉黑色,颊和耳羽下部以及胸、腹和尾下覆羽等下体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沾棕色。 [2] 虹膜褐色或暗栗色,嘴黄色或灰色,脚灰褐色或灰棕色。 大小量度:体重♂6克;体长♂95~102毫米,♀100毫米;嘴峰♂7~8毫米,♀6~8毫米;翅♂44~50毫米,♀45~49毫米;尾长♂49~60毫米,♀49~55毫米;跗蹠♂17~20毫米,♀18~20毫米 (四川亚种)。
习性:繁殖期间多成对或单独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常10多只至20余只在一起,有时甚至多达40~50只的大群。常隐蔽在林下茂密的灌丛和竹丛间,时而沿灌木侧枝攀爬,时而在低枝间跳跃穿梭,并不时发出低沉的“嗞、嗞”声。活动时总是偷偷摸摸、躲躲闪闪,不易观察。只有当它们从一棵灌木飞向另一棵灌木时才易见到。 迁徙:留鸟。 叫声:哀怨的咩咩叫声及颤鸣声。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草子为食,也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和种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