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山鹪莺

褐山鹪莺

英文名:Brown Prinia
别    名: 滇东亚褐山鹪莺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扇尾莺科
  • 属:鹪莺属

褐山鹪莺简介导读

褐山鹪莺
英文名:Brown Prinia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扇尾莺科 / Cisticolidae
鹪莺属 / Prinia Polychroa

褐山鹪莺 / Brown Prinia

描述:体型略大(15厘米)而尾长的暗棕褐色鹪莺。上体褐色,头顶、上背及覆羽略具纵纹;尾形甚凸,尾端浅皮黄并具深色的次端带;下体偏白,两胁及尾下覆羽皮黄。与山鹪莺的区别在棕色较多,色较浅而较少纵纹,且胸上无纵纹。

虹膜-红褐;嘴-上嘴褐色,下嘴浅色;脚-近白。

叫声:响亮的twee-ee-ee-ee-eet声。短促鸣声为似喘息的chirt-chirt-chirt-chirt或chook-chook-chook-chook声。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东南亚及爪哇。

分布状况:亚种bangsi在中国属边缘性分布。为不常见留鸟,见于云南东南部,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栖于高草地及低灌丛。性羞怯,藏身于浓密覆盖下。成对或成家族活动。

注:以往有著者将山鹪莺P. Criniger的亚种列在本种下(参见郑作新,1987)。

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中国、泰国和越南。
雌雄羽色相似。夏羽:前额、头顶至后颈黑褐色,狭窄的羽缘棕褐色,纵纹不明显;眼先和眼圈黑褐色;耳羽灰褐,斑杂暗黄褐细纹;上背和肩羽黑褐色纵纹较粗,羽缘暗棕褐;下背至尾上覆羽几呈纯暗棕褐色,纵纹不显;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羽缘棕褐色;小翼羽的羽缘较浅淡。尾羽棕褐色,隐现暗褐色横纹,外侧尾羽具黑褐色次端斑和淡棕黄色尖端。颏、喉、胸和腹部浅黄褐,黑灰色羽基显露其外,腹部中央的黄褐色较浅淡,呈近白色;胸侧和两胁灰棕褐色;翅下覆羽和腋羽草黄白色;覆腿羽和尾下覆羽淡棕黄。 冬羽:前额、头顶至后颈和上背及肩羽轴纹暗栗褐,羽缘棕黄色,纵纹明显;整个上体较夏羽多棕黄褐色;眼先、眼圈和耳羽及颊部黄褐色具细小的暗褐色斑纹。下体的淡黄褐色较夏羽浓著,余部与夏羽相似。 幼鸟:前额、头顶、后颈和翕羽更多棕黄褐色,栗褐色纵纹更为显著;颊、颈侧和胸侧具暗褐色纤细斑纹。 虹膜赭褐;上嘴红褐,下嘴黄褐(冬)或上下嘴均呈黑色(夏);跗蹠和趾、爪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7-9克,♀7克;体长♂140-147毫米,♀130毫米;嘴峰♂9-10毫米,♀9毫米;翅♂46-47毫米,♀43毫米;尾♂79-86毫米,♀64毫米;跗蹠♂17-20毫米,♀17毫米。
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亦见成3-5只结家族群活动。性羞怯,藏身于浓密覆盖下。鸣叫声响亮,类似 “twee-ee-ee-ee-eet” 声,短促鸣声为似喘息的 “chirt-chirt-chirt-chir” 声或 “chook-chook-chook” 声。食物主要为昆虫。也吃蚂蚁、小甲虫及其昆虫碎片,动物性食物占胃内容物的100%。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