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大苇莺

噪大苇莺

英文名:Clamorous Reed-Warbler
别    名: 韩鹀、山带子、山麻雀、小栗鹀、南大苇莺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科
  • 属:苇莺属

噪大苇莺简介导读

噪大苇莺
英文名:Clamorous Reed-Warble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苇莺属 / Acrocephalus Stentoreus

噪大苇莺 / Clamorous Reed-Warbler

描述:体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苇莺。尾长,眉纹近白;上体全橄榄褐色;下体近白,两胁及尾下覆羽浅黄褐。与大苇莺的区别在腰、尾及尾上覆羽较多棕色,下体色淡。与东方大苇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嘴较细尖而强悍,喉部无深色纵纹,尾较大且尾端无浅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灰褐,下嘴基色浅;脚-灰褐。

叫声:告警时作沙哑的chack或churr声;鸣声甜美,间杂较高而尖的嘎嘎声及特征性的ro-do-peck-kiss短句。声较大苇莺悦耳而少沙哑。通常于夜间鸣叫。

分布范围:留鸟于埃及及中东;繁殖于中亚及喜马拉雅山脉,越冬至印度;夏季繁殖鸟于中国南方,越冬鸟至东南亚、菲律宾北部、马来诸岛、苏拉威西岛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amyae为夏季繁殖鸟,见于西藏东南部、四川及贵州。

习性:栖于沼泽芦苇地及近芦苇的稻田,也栖于红树林。停栖时斜攀于芦苇茎上,鸣叫时膨出喉羽。一般单独或成对见于芦苇丛或近地面的其他植被中。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巴林、孟加拉国、中国、埃及、厄立特里亚、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索马里、斯里兰卡、苏丹、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土库曼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 流浪:黎巴嫩。 中国 四川东北部万源、西南部西昌,贵州西南部望谟、东南部从江、中部贵定、都匀等地(繁殖鸟)。
噪大苇莺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橄榄棕色,尾下覆羽较淡呈橄榄棕色,眉纹棕白或皮黄白色,眼先黑褐色并经眼周延伸至眼后,形成不明显的黑褐色贯眼纹,头侧余部较头顶淡。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暗褐色,羽缘淡棕色,第二枚初级飞羽较一枚为短,第三枚与第四枚初级飞羽等长。尾暗褐色,羽缘淡棕色,颏、喉白色或棕白色,胸棕白色,喉和胸具细的暗色条纹,有时纵纹极不明显,腹浅棕白色或白色,腹侧和两胁淡棕褐色,肛周和尾下覆羽浅棕色或棕黄色。 虹膜橄榄褐色或沙褐色;上嘴褐色或灰褐色,下嘴棕白色,嘴缘蜡黄色;脚暗灰色。 该种与大苇莺羽色近似。除飞羽式不同外,较大苇莺为长,喉和胸均具暗色纵纹。 大小量度:体重♂30克;体长183-196毫米;嘴峰♂21毫米,♀21-26毫米;翅♂84-91毫米,♀86-89毫米;尾♂79-86毫米,♀79-80毫米;跗蹠♂29毫米,♀28毫米。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机敏、迅速、常躲躲闪闪、快速地穿梭于苇丛、灌丛或草丛中。繁殖期间常站在芦苇或其他水草与灌木顶端长时间鸣叫不息,尤其是清晨和黄昏喜欢站在芦苇顶端鸣叫,见人接近后立即落入草丛,稍后又偷偷地沿芦苇茎跳到顶端,如人已远去,则继续鸣叫。告警时作沙哑的"chack"或"churr"声;鸣声甜美,间杂较高而尖的嘎嘎声及具有特征性的"ro-do-peck-kiss"短句。声较大苇莺悦耳而少沙哑;通常于夜间鸣叫。 食性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吃小蛙以及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