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嘴柳莺

乌嘴柳莺

英文名:Large-billed Warbler
别    名: 柳串儿、绿豆雀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科
  • 属:柳莺属

乌嘴柳莺简介导读

乌嘴柳莺
英文名:Large-billed Warble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柳莺属 / Phylloscopus Magnirostris

乌嘴柳莺 / Large-billed Warbler

描述:体型略大(12.5厘米)的柳莺。上体绿橄榄色,尾无白色,具一道或通常为两道偏黄色翼斑;眼纹色深,耳羽具杂斑。下体白,两胁近灰且常有淡黄渲染。眉纹长,前黄而后白。嘴大而色深,嘴端略具钩。与极北柳莺的区别在嘴色深,上体绿色较重,翼斑绿色。与暗绿柳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嘴较大,眉纹较长,脸颊及下体多黄色;最好以声音区分。与灰脚柳莺的区别在腿色较深,嘴较大,眉线、脸颊及下体多黄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基粉红;脚-绿灰或粉红。

叫声:叫声为双音节的pe-pe声,第二音节的音调高许多。有时发出上扬的yaw-wee-wee。鸣声为别致的清晰而响亮的五音节哨音tee-ti-tii-tu-tu,音调下降,最后音拖长。

分布范围: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华南及华西以及缅甸东北部;越冬至印度。

分布状况:罕见的季候鸟。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云南西北部、四

川、青海东部、甘肃。于湖北、云南西部及东南部有过境记录。

习性:栖海拔于2000~4000米开阔的多草林间空地及林隙;越冬至较低处。多在树枝而少在叶间取食。飞行轻快。

折叠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旅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折叠中国 甘肃(西北部、西部、西南部)、青海(东部)、四川(北部马尔康、东北部万源、中部峨眉、西部康定、西南部木里)、云南(西北部丽江、德钦、贡山、香格里拉和西部、南部地区)、西藏(南部亚东、昌都地区西南部)(繁殖鸟、旅鸟)、迁徙期间偶见于湖北、云南东南部。
乌嘴柳莺雌雄两性羽色相似。上体概呈橄榄褐色,头顶较暗沾灰;眉纹黄白色,长而宽阔,很明显,并具一条暗褐色贯眼纹;颊和耳羽褐和黄色相混杂;腰较淡而发亮,两翅暗褐色,外翈羽缘橄榄绿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先端黄色或皮黄色,具黄色或黄白色羽端,形成翅上两道翼斑,但中覆羽羽端黄白色常常不明显或缺失,通常在换羽后存在一段时间就消失了,因而常常只看到一道较明显的翅上翼斑;尾羽亦呈暗褐色,外翈羽缘绿色,外侧二对尾羽内翈具非常窄的白色羽缘。下体淡黄色或黄白色,胸和两胁沾橄榄灰色;腋羽和翼下覆羽黄色沾灰。 虹膜暗褐色或红褐色;嘴暗褐色或棕褐色,下嘴基部肉色或角黄色;跗跖角褐色,爪铅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12克,♀8-12克;体长♂114-128毫米,♀116-125毫米;嘴峰♂9-14毫米,♀8-12毫米;翅♂59-72毫米,♀62-71毫米;尾♂51-61毫米,♀49-56毫米;跗跖♂18-22毫米,♀18-22毫米。
乌嘴柳莺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部分在西藏地区和云南终年留居为留鸟。每年4月中下旬迁到北部繁殖地,9月末10月初开始迁离繁殖地。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期间占域性甚强烈,雄鸟站在巢区树上鸣叫,鸣声较高而短,为连续的5个音节组成,其声似"tee-ti-ti-tu-tu",其中第1音节最高,第2、3音节稍微降低和缩短间隙,快速连续发出,最后2个音节也较低,但拖得很长。一般间隔15秒后鸣叫一次,鸣叫5-6次后有较长的停息时间。叫声似"dir-tee" 或"wee-chi" 声,第2音节较第1音节高。 性活泼,频繁地在树冠层枝叶间跳跃或飞来飞去,有时也见于在林下、溪边灌丛和岩石上活动和觅食。食性与其它柳莺一样,主要以各种昆虫及昆虫幼虫为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