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伯劳

红背伯劳

英文名:Red-backed Shrike
别    名: 塞皋、山和尚、屋鸟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伯劳科
  • 属:伯劳属

红背伯劳简介导读

红背伯劳
英文名:Red-backed Shrike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伯劳科 / Laniidae
伯劳属 / Lanius Collurio

红背伯劳 / Red-backed Shrike

描述:体型较小(19厘米)的褐色伯劳。整个上体红褐色,尾上覆羽及尾羽棕色。过眼纹及头侧黑色;眉纹白;下体近白,雄鸟两胁沾粉色,雌鸟具黑色细小鳞状纹。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黑色。

叫声:粗哑的喘息叫声。

分布范围:中亚及东亚、俄罗斯;越冬于印度次大陆及非洲。

分布状况:亚种pallidifrons为中国西北的过境鸟。

习性:喜平原及荒漠原野的灌丛、开阔林地及树篱。

存在(居住地):安哥拉、白俄罗斯、博茨瓦纳、保加利亚、布隆迪、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塞浦路斯、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希腊、印度、伊朗、意大利、肯尼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亚、马拉维、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巴基斯坦、卢旺达、索马里、南非、西班牙、苏丹、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存在(繁殖地):阿尔巴尼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德国、匈牙利、以色列、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摩尔多瓦、蒙古、黑山共和国、荷兰、北马其顿、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欧洲部分、中亚部分)、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土耳其、乌克兰、英国。 存在(途经地):阿富汗、巴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南苏丹、土库曼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游荡:阿尔及利亚、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中国(新疆北部青河县)、刚果、法罗群岛、冈比亚、直布罗陀、冰岛、爱尔兰、摩洛哥、尼日利亚、塞舌尔、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突尼斯。
雄鸟头顶至后颈灰色,额基有一窄的黑色横带,眼先、眼周和耳羽黑色,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贯眼纹。上背红褐色而缀有灰色,下背、肩和小翅覆羽栗红色,腰灰棕色,尾上覆羽灰色。中覆羽、大覆羽、内侧飞羽与背同色,其余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白色翅斑。中央尾羽黑色,其余尾羽基部白色,端部黑色具窄的白色端斑。下体白色,胸和两胁缀有粉红色,有的缀有不清晰的鳞状斑,翅式为3>4>5>6。 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头顶至后颈灰褐色。背部较雄鸟暗,多为棕褐色,有时缀有黑褐色波浪形横斑,腰灰褐色。尾上覆羽更多红色而缀不明显的暗色横斑,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前额和眼先赭色具暗色纵纹,耳羽暗褐色。下体白色,颈侧、喉、胸和两胁具波浪形横斑。 另一种是东部型(或中亚型)。雄鸟整个上体为沙褐色或淡褐色或淡红褐色,尾上覆羽棕色或棕皮黄色,前额基部有一窄的横带或无,亦有粗著的黑色贯眼纹,眉纹白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同背,外侧飞羽暗褐色,尾羽棕色。喉、腹中部和尾下覆羽白色,其余下体淡粉红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黑色贯眼纹不明显,眼先淡赭色。下体白色,胸和体侧有黑色鳞状斑,其余同雄鸟。 虹膜褐色,嘴黑褐或黑色,脚铅灰色或黑色。
行为: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成群。 食性:主要以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此外也吃小鸟、雏鸟等小型脊椎动物。 叫声:冬季通常无声。繁殖期发出“cheh-cheh-cheh”的叫声及鸣声。 迁徙:红背伯劳在中国的分布记录是钱燕文、郑宝赉(1963)根据1960年7月在新疆北部青海县采到的2只雄鸟、1幼雌鸟标本报道的,以后未再有任何采集报道,迁徙情况不清楚。但从地理分布范围和标本采集日期及采得的幼鸟分析,在中国新疆北部应该是夏候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