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鸫

白腹鸫

英文名:Pale Thrush
别    名: 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鸫属

白腹鸫简介导读

白腹鸫
英文名:Pale Thrush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鸫属 / Turdus Pallidus

白腹鸫 / Pale Thrush

描述:中等体型(24厘米)的褐色鸫。腹部及臀白色。雄鸟头及喉灰褐,雌鸟头褐色,喉偏白而略具细纹。翼衬灰或白色。似赤胸鸫但胸及两胁褐灰而非黄褐,外侧两枚尾羽的羽端白色甚宽。与褐头鸫的区别在缺少浅色的眉纹。

虹膜-褐色;嘴-上嘴灰色,下嘴黄色;脚-浅褐。

叫声:似赤胸鸫的chuck-chuck声。告警时发出粗哑连嘟声,受驱赶时发出高音的tzee。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至东南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经华中至长江以南达广东、海南岛,偶至云南及台湾越冬。

习性:栖于低地森林、次生植被、公园及花园。性羞怯,藏匿于林下。

注:有著者将白眉鸫及赤胸鸫包括在此种下(参见郑作新,1984)。

世界 存在(繁殖地):韩国、朝鲜。 存在(居住地):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远东滨海边疆区、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 游荡:中国、德国。 中国 在中国繁殖分布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牡丹江,吉林长白山、安图、敦化、蚊河、长白、抚松、浑江、四平、集安,辽宁宽甸、桓仁、本溪、丹东、大连等地;越冬于长江中下游、云南、广东、浙江、福建、香港和台湾等地;迁徙期间经过河南、山东、江苏、沙卫山岛、上海和西藏改则等地。
雄鸟额、头顶、枕灰褐色,额基较褐,眼先、颊和耳羽黑褐色,耳羽具浅黄白色细纹。其余上体,包括背、肩、腰、尾上覆羽和两翅内侧表面概为橄榄褐色;初级覆羽初级飞羽灰褐色,外翈羽缘缀有灰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外翈缀有橄榄褐色,内翈黑褐色。尾灰褐色,最外侧2-3对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颏乳白色,羽干末端延长成须状,黑色,上喉白色,羽端缀有褐灰色,因而使喉部白色多被掩盖起来而不甚显露,下喉、胸和两胁灰褐色,腹中部至尾下覆羽白色沾灰,尾下覆羽常具灰色或灰褐色斑点。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喉白色,仅两侧有少许灰色,头部褐色亦较浓,初级飞羽、初级覆羽和尾羽亦为褐色。 虹膜褐色,上嘴褐色,下嘴黄色,嘴尖淡褐色,脚黄色。
习性:多在森林下层灌木间或地上活动和觅食。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性胆怯,善藏匿。 迁徙:白腹鸫属夏候鸟,旅鸟。在中国繁殖于东北,越冬于长江以南,就中国来说应是留鸟,但在中国东北则为夏候鸟,中国南方为冬候鸟。每年4月末5月初迁到东北繁殖,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据赵正阶等(1985)在中国长白山通过对成鸟胃的解剖和通过对雏鸟扎颈取食的方法,发现成鸟的食物主要是步行虫、蝗虫、蚂蚁、蜘蛛及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及幼虫,同时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雏鸟的食物在早期主要是鳞翅目幼虫,在雏鸟后期阶段则多以成虫为食,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象甲科、隐尾蠊科的澳白蚊昆虫。此外也吃蜗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曾在一只雏鸟口中取出稠李巢蛾幼虫26条,重量达1克。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