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啸鸫

紫啸鸫

英文名:Blue Whistling-Thrush
别    名: 箫声东、鸣鸡、山鸣鸡、乌精、箫声鸫、黑雀儿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啸鸫属

紫啸鸫简介导读

紫啸鸫
英文名:Blue Whistling-Thrush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啸鸫属 / Myophonus Caeruleus

紫啸鸫 / Blue Whistling-Thrush

描述:体大(32厘米)的近黑色啸鸫。通体蓝黑色,仅翼覆羽具少量的浅色点斑。翼及尾沾紫色闪辉,头及颈部的羽尖具闪光小羽片。诸亚种于细部上有异。指名亚种嘴黑色;temminckii及eugenei嘴黄色;temminckii中覆羽羽尖白色。

虹膜-褐色;嘴-黄色或黑色;脚-黑色。

叫声:笛音鸣声及模仿其他鸟的叫声。告警时发出尖厉高音eer-ee-ee,似燕尾。

分布范围:土耳其至印度及中国、东南亚、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于中海拔至3650米的山林。亚种temminckii为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eugenei为中国西南部留鸟;指名亚种为中国北方东部、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的留鸟。

习性:栖于临河流、溪流或密林中的多岩石露出处。地面取食,受惊时慌忙逃至覆盖下并发出尖厉的警叫声。

俗名:黑雀儿 鸣鸡 山鸣鸡 乌精 箫声东

世界分布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旅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中国分布 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从河北北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往南一直到东南沿海广东、香港、广西、福建,西达贵州、四川、云南和西藏南部。 西藏亚种(temminckii)为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西南亚种(eugenei)为中国西南部留鸟;指名亚种(caeruleus)为中国北方东部、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的留鸟。
紫啸鸫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基部和眼先黑色,其余头部和整个上下体羽深紫蓝色,各羽末端均具辉亮的淡紫色滴状斑,此滴状斑在头顶和后颈较小,在两肩和背部较大,腰和尾上覆羽滴状斑较小而且稀疏。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外翈深紫蓝色,内翈黑褐色,翅上小覆羽全为辉紫蓝色,中覆羽除西南亚种无白色端斑外,均具白色或紫白色端斑。飞羽亦为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外表均缀紫蓝色。尾内翈黑褐色,外翈深紫蓝色,其外表亦为深紫蓝色。头侧、颈侧、颏喉、胸、上腹和两胁等下体亦具辉亮的淡紫色滴状斑,且滴状斑较大而显著,特别是喉、胸部滴状斑更大,常常比背,肩部滴状斑大而显著。腹、后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的微沾紫蓝色。 幼鸟和成鸟基本相似,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概为紫蓝色无滴状斑,中覆羽先端缀有白点。下体乌棕褐色,喉侧杂有紫白色短纹,胸和上腹杂有细的白色羽干纹。 虹膜暗褐或黑褐色,嘴黑色(西藏亚种和西南亚种嘴黄色),脚黑色。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颈椎15枚。鸣肌发达。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 大小量度:体重:♂136-210克,♀136-190克;体长:♂280-352毫米,♀260-330毫米;嘴峰:♂23-34毫米,♀25-31毫米;翅:♂166-190毫米,♀160-185毫米;尾:♂113-147毫米,♀110-138毫米;跗蹠:♂47-56毫米,♀46-56毫米。
迁徙 紫啸鸫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为留鸟,长江以北地区为夏候鸟。每年4月迁往北方繁殖地繁殖,9-10月迁到南方繁殖地越冬。 习性 单独或成对活动。地栖性,常在溪边岩石或乱石丛间跳来跳去或飞上飞下,有时也进到村寨附近的园圃或地边灌丛中活动,性活泼而机警。在地面活动时主要是跳跃前进,停息时常将尾羽散开并上下摆动,有时还左右摆动。在地上和水边浅水处觅食。善鸣叫,繁殖期中雄鸟鸣啭非常动听。繁殖期间鸣声清脆高亢、多变而富有音韵,其声颇似哨声,甚为动听。告警时发出尖厉高音eer-ee-ee,似燕尾,受惊时慌忙逃至覆盖下并发出尖厉的警叫声。 食性 地面取食,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的食物有金龟甲、金花甲、象甲、步行虫、田鳖、直翅目蝗虫、半翅目蝽象和双翅目蝇蛆等昆虫。也吃蜂、蚌和小蟹等其他动物,偶尔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