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仙鹟

棕腹仙鹟

英文名:Rufous-bellied Niltava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仙鹟属

棕腹仙鹟简介导读

棕腹仙鹟
英文名:Rufous-bellied Niltava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仙鹟属 / Niltava Sundara

棕腹仙鹟 / Rufous-bellied Niltava

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8厘米)而头大的鹟。上体蓝,下体棕色,具黑色眼罩,头顶、颈侧点斑、肩块及腰部辉蓝。与蓝喉仙鹟的区别在喉黑,胸橘黄渐变成臀部的皮黄色。与棕腹大仙鹟的区别在体羽较亮丽,臀棕黄色较浓,额辉蓝色延伸过头顶。雌鸟:褐色,腰及尾近红,项纹白,颈侧具闪辉的浅蓝色斑,眼先及眼圈皮黄而有别于除棕腹大仙鹟外的所有其他鹟的雌鸟,但臀部的皮黄色较重,翼较短。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生硬似歌鸲的tic声,细薄的see声及轻柔的chacha声。鸣声可能为似喘息的zi-i-i-f-cha-chuk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亚种denotata繁殖于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云南、贵州;指名亚种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至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部。为海拔1500~3000米的开阔林地及丘陵森林中的不常见鸟。

习性:性孤僻安静。常低伏于矮树丛,跳至地面捕食昆虫。身体常朝前点动,每隔几秒钟尾抽动一次。

世界分布: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分布于陕西南部秦岭,四川北部茂汶、中部成都、峨眉、都江堰、宝兴、西南部西昌、木里、会东、石棉、峨边、甘洛,贵州西北部威宁、中部贵阳、西南部罗甸,西藏南部聂拉木、错那、拉萨、甘马藏布河谷、东南部昌都地区,云南西北部贡山、丽江、维西、西部腾冲、龙陵、泸水、漾濞、潞西、怒江、永平、凤庆、永德、西南部沦源、西盟、南部西双版纳、绿春、东南部蒙自、中部昆明、新平、景东、东北部永善和湖北西北部。
雄鸟前额、眼先和头侧黑色,头顶至后颈、腰、尾上覆羽以及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均辉钴蓝色或绀青蓝色,颈侧有一更为鲜亮的淡钴蓝色斑。背、肩翅上大覆羽深紫蓝色看起来有点近似黑色,飞羽黑褐色或黑色,羽缘亦为深紫蓝色。中央一对尾羽钴蓝色,其余尾羽黑色,外翈羽缘钴蓝色。颏、喉黑色具深蓝色光泽,胸、腹等其余下体橙棕色或橙栗色,喉部黑色和胸部橙棕相接平直。雌鸟上体橄榄褐色或橄榄棕褐色,头顶后部和枕蓝灰褐色,额淡棕色,眼先和眼周、颊、耳羽棕黄色具细的淡色羽轴纹。腰和尾上覆羽栗棕色,尾羽棕褐色或红褐色,两翅褐色或黑褐色,羽缘棕褐色或深棕色;颈两侧各具一辉蓝色斑。颏、喉和上胸淡皮黄色或棕褐色,下胸、腹和两胁橄榄褐色,上胸中部有一白色块斑,下腹和尾下覆羽棕白色,腹中央近白色。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脚角褐色或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7-22克,♀20-24克;体长♂145-168毫米,♀140-160毫米;嘴峰♂10-13毫米,♀10-13毫米;翅♂80-85毫米,♀79-87毫米;尾♂65-77毫米,♀64-74毫米;跗蹠♂20-23毫米,♀20-23毫米 (指名亚种) 。
食性:主要以甲虫、蚂蚁、蛾、蚊、纳、蜂、蟋蟀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习性:多在林下灌丛和下层树冠层中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较安静,常静静地停息在灌木或幼树枝上,当发现地上有昆虫时,则突然飞到地上捕食,有时也飞到空中捕食飞行性昆虫。 迁徙:棕腹仙鹟过去在中国被认为是夏候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