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腹矶鸫

栗腹矶鸫

英文名:Chestnut-bellied RockThrush
别    名: 老鸦、老鸹、山鸟、山老公、风鸦、栗色胸石鸫、栗胸矶鸫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矶鸫属

栗腹矶鸫简介导读

栗腹矶鸫
英文名:Chestnut-bellied RockThrush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矶鸫属 / Monticola Rufiventris

栗腹矶鸫 / Chestnut-bellied RockThrush

描述:体大(24厘米)而雄雌异色的矶鸫。繁殖期雄鸟脸具黑色脸斑。上体蓝,尾、喉及下体余部鲜艳栗色。与红腹的蓝矶鸫亚种的区别在具黑色脸罩及额部为亮丽蓝色而带光泽。体色似某些仙鹟,但头形似鸫且颈及肩部少闪光蓝色。雌鸟褐色,上体具近黑色的扇贝形斑纹,下体满布深褐及皮黄色扇贝形斑纹。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深色耳羽后具偏白的皮黄色月牙形斑,皮黄色的眼圈较宽。幼鸟具赭黄色点斑及褐色的扇贝形斑纹。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褐。

叫声:联络叫声为quock,告警叫声似松鸦的喘息叫声chhrrs,间杂以尖而高的tick声。常于树顶发出悦耳的颤鸣声teetatewleedee twet tew及其变音。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西部至中国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四川、湖北西部、福建、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等地的中海拔地带。繁殖于海拔1000~3000米的森林,越冬在低海拔开阔而多岩的山坡林地。

习性:直立而栖,尾缓慢地上下弹动。有时面对树枝,尾上举。

世界 存在(居住地):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存在(繁殖地):巴基斯坦。 中国 在中国分布于西藏南部(聂拉木、错那、通麦、吉隆)、云南(西北部丽江、西部腾冲、盈江、龙川江、龙陵、凤庆、景东、西南部沧源、南部勐海、东南部蒙自)、四川(东北部万源、东部达县、万县、中部成都、南部宜宾、乐山、西南部凉山、西昌)、贵州(西北部威宁、西南部兴义、兴仁、南部望谟、东部江口、雷山、北部绥阳)、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和西沙群岛。
雄鸟从头到尾等整个上体亮钴蓝色,尤以头顶和腰最亮。上背和两肩沾黑。眼先、颊、耳羽、头侧和颈侧黑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相同亦为钻蓝色沾黑,其余翅覆羽和飞羽黑色,除最外侧两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和覆羽外翈均沾钴蓝色。中央尾羽钴蓝色,外侧尾羽内翈暗褐色,外翈亦为钴蓝色,因而尾外表面亦为钴蓝色,尤以羽缘较辉亮,尾下表面则为黑褐色。下体颏、喉黑色而缀有蓝色,其余下体栗红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为栗红色。 雌鸟上体包括两翅和尾在内翈为橄榄褐或灰橄榄褐色,尤以头顶至后颈较灰,背具黑色次端横斑和灰白色羽缘,在背形成隐约可见的黑色鳞状斑,到腰和尾上覆羽黑色横斑变得较为清晰可见。翅褐色具淡色羽缘,内侧覆羽亦大多具横斑。尾褐色、外翈稍沾灰蓝色。眼先和眼周棕白色或乳黄白色,耳羽黑色具淡白色羽轴纵纹,其后有一棕白色或皮黄斑,颈侧皮黄色。下体皮黄色或棕白色,颏、喉纯乳白色,其余下体密杂以黑褐色横斑或鳞状斑。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脚铅褐色或黑褐色。
行为: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见集成小群。多停在乔木顶枝上,尾上下来回摆动,偶尔也将尾呈扇形散开。主要在地上觅食,也在空中捕食。繁殖期间常站在高树顶端长时的鸣叫。 食性:主要以甲虫、金龟子、蝗虫、蚱蜢、毛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蜗牛、软体动物、蜥蜴、蛙、水生昆虫和小鱼等其他动物。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