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红尾鸲

北红尾鸲

英文名:Daurian Redstart
别    名: 北红尾鸲 穿马褂 大红燕 红尾溜 花红燕儿 灰顶茶鸲 火燕 郎翁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红尾鸲属

北红尾鸲简介导读

北红尾鸲
英文名:Daurian Redstart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红尾鸲属 / Phoenicurus Auroreus

北红尾鸲 / Daurian Redstart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而色彩艳丽的红尾鸲。具明显而宽大的白色翼斑。雄鸟:眼先、头侧、喉、上背及两翼褐黑,仅翼斑白色;头顶及颈背灰色而具银色边缘;体羽余部栗褐,中央尾羽深黑褐。雌鸟褐色,白色翼斑显著,眼圈及尾皮黄色似雄鸟,但色较黯淡。臀部有时为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一连串轻柔哨音接轻柔的tac-tac声,也作短而尖的哨音peep或 hit,wheet;鸣声为一连串欢快的哨音。

分布范围:为留鸟,见于东北亚及中国,迁徙至日本、中国南方、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及河北,在山东及江西山区也有记录(越冬在华南、东南、台湾及海南岛)。有争议的亚种leucopterus繁殖于青海东部、甘肃、宁夏、陕西秦岭、四川北部及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越冬于云南南部。一般性常见鸟。

习性:夏季栖于亚高山森林、灌木丛及林间空地,冬季栖于低地落叶矮树丛及耕地。常立于突出的栖处,尾颤动不停。

俗名:北红尾鸲 穿马褂 大红燕 红尾溜 花红燕儿 灰顶茶鸲 火燕 郎翁

世界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俄罗斯联邦、泰国和越南。 旅鸟:俄罗斯联邦。 中国 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南部、宁夏、青海东部和南部、甘肃西北部和西部及东部、河南、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南部,越冬于长江以南,包括四川南部、云南南部、西藏南部、香港、台湾和海南岛等地。
北红尾鸲雄鸟额、头顶、后颈至上背灰色或深灰色,个别个体为灰白色,下背黑色腰和尾上覆羽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具黑褐色羽缘,其余尾羽橙棕色。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色或黑褐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一道明显的白色翅斑。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秋季刚换上的新羽上体灰色和黑色部分均具暗棕色或棕色羽缘,飞羽和覆羽亦缀有淡棕色羽缘;颏、喉、上胸等黑色部分具灰色窄缘。 雌鸟额、头顶、头侧、颈、背、两肩以及两翅内侧覆羽橄榄褐色,其余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具白色翅斑,但较雄鸟小,腰、尾上覆羽和尾淡棕色,中央尾羽暗褐色,外侧尾羽淡棕色。下体黄褐色,胸沾棕,腹中部近白色。眼圈微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4-22克,♀13-20克;体长♂128-159毫米,♀127-157毫米;嘴峰♂10-13毫米,♀10-13毫米;翅♂67-78毫米,♀63-78毫米;尾♂52-74毫米,♀54-71毫米;跗蹠♂20-25毫米,♀20-25毫米。
迁徙 北红尾鸲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和部分冬候鸟。 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频繁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有时还长时间地站在小树枝头或电线上观望,发现地面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才立刻疾速飞去捕之,然后又返回原处。繁殖期间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距巢80-100米范围内活动,不喜欢高空飞翔。每次飞翔距离都不远,一般是在林间短距离地逐段飞翔前进。性胆怯,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活动时常伴随着‘滴-滴-滴’的叫声,声音单调、尖细而清脆。根据声音很容易找到它。停歇时常不断地上下摆动尾和点头。 食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据赵正阶(1975) 在长白山通过对成鸟胃的大量解剖和通过对幼鸟扎颈取食的方法得知,北红尾鸲在长白山几乎全以昆虫为食,仅偶尔吃蓝腚果等灌木浆果。其中雏鸟和幼鸟主要以蛾类、蝗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成鸟则多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种数达50多种,其中约80%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所吃食物种类,较常见的有螟蛾科、金花虫科、蝽科、蝗科、蝇类、蟋蟀科、虻、瓢虫、天牛科、飞蝗科、夜蛾科、石蚕科、叩头虫科、襀翅虫科、叶蜂科、蚁科、隐翅虫科,以及步行虫、叶甲、金针虫、尺蠖等。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