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歌鸲[蓝点颏]

蓝喉歌鸲[蓝点颏]

英文名:Bluethroat
别    名: 蓝颏、点颏、蓝脖、蓝点颏、九圈领、芦犒鸟、蓝领、长脚青、蓝靛颏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歌鸲属

蓝喉歌鸲[蓝点颏]简介导读

蓝喉歌鸲[蓝点颏]
英文名:Bluethroat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歌鸲属 / Luscinia Svecica

蓝喉歌鸲[蓝点颏] / Bluethroat

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 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 saturator深,svecica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有时在夜间鸣叫。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ruk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ratior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r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习性:惧生,常留于近水的覆盖茂密处。多取食于地面。走似跳,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站势直。飞行快速,径直躲入覆盖下。

俗名:蓝点颏 蓝皆卢稿鸟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柬埔寨、加拿大、乍得、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立陶宛、卢森堡、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斯里兰卡、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大公国、英国、美国(格鲁吉亚) 、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 旅鸟:不丹、科特迪瓦、法罗群岛、冈比亚、冰岛、爱尔兰、大韩民国、列支敦士登、尼日尔、中国台湾省。
蓝点颏雄鸟上体羽色呈土褐色,头顶羽色较深,有白色眉纹,颏部、喉部亮蓝色,中央有栗色块斑,胸部下面有黑色横纹色和淡栗色两道宽带,腹部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白色。尾羽黑褐色,基部栗红色。 雌鸟酷似雄鸟,但颏部、喉部为棕白色,喉部无栗色块斑,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幼鸟翅上覆羽有淡栗色块斑和淡色点斑,俗称“膀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肉褐色。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藏西亚种最小)、蓝色的深浅度(北疆亚种深,指名亚种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指名亚种)。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大小量度:体重♂14-22克,♀13-18克;体长♂122-156毫米,♀130-158毫米;嘴峰♂10-14毫米,♀11-14毫米;翅♂67-77毫米,♀64-74毫米;尾♂50-64毫米,♀49-60毫米;跗蹠♂24-28毫米,♀24-28毫米。
蓝点颏性情隐怯,常在地下作短距离奔驰,稍停,不时地扭动尾羽或将尾羽展开。喜欢潜匿于芦苇或矮灌丛下,飞行甚低,一般只作短距离飞翔。常欢快地跳跃,在地面奔走极快。平时鸣叫为单音,繁殖期发出嘹亮的优美歌声,也能仿效昆虫鸣声。 主要以金龟甲、蝽象、蝗虫、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特别是鳞翅目幼虫最嗜吃。也吃植物种子等。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