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地鸫

白眉地鸫

英文名:Siberian Thrush
别    名: 白眉麦鸡、西伯利亚地鸫、地穿草鸫、阿南鸡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地鸫属

白眉地鸫简介导读

白眉地鸫
英文名:Siberian Thrush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地鸫属 / Zoothera Sibirica

白眉地鸫 / Siberian Thrush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近黑(雄鸟)或褐色(雌鸟)地鸫。眉纹显著。雄鸟石板灰黑色,眉纹白,尾羽羽端及臀白。雌鸟橄榄褐,下体皮黄白及赤褐,眉纹皮黄白色。亚种davisoni的色彩较暗。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黄色。

叫声:于越冬地发出恬静的联络笛音chit或stit。鸣声为两个短促音节的 chooeloot…chewee接以唧唧啾啾的sirrr声。

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北部;冬季迁徙经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不常见的季候鸟。亚种sibirica繁殖于中国东北。指名亚种及davisoni迁徙时经中国东部省份。

习性:性活泼,栖于森林地面及树间,有时结群。

俗名:西伯利亚地鸫

世界 存在(繁殖地):俄罗斯(中亚俄罗斯)。 [5] 存在(居住地):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朝鲜、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俄罗斯(东亚俄罗斯)、新加坡、泰国、越南。 [5] 游荡:比利时、法国、德国、香港、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瑞典、瑞士、中国(台湾)、英国。 [5] 中国 在中国繁殖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或许也繁殖在河北东北部至北京的山地,曾于6月初在北京香山采得标本(蔡其侃1988);迁经或越冬于河北、北京、河南、陕西南部和甘肃西南部,一直往南到广东、香港、海南岛、广西、福建,东至山东半岛、江苏等东部沿海,西至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雄鸟上体自前额、头顶至尾上覆羽深蓝灰色或黑灰色中央一对尾羽亦为深蓝灰色或黑灰色具不明显的暗色横斑,外侧尾羽黑褐色,外翈羽缘沾灰蓝色具白色端斑。翅上小覆羽与背同色、呈深蓝灰色或黑灰色,其余覆羽黑褐色,中覆羽具小的白色端斑,大覆羽具不显著的淡棕褐端斑。飞羽黑褐色.外翈羽缘缀橄榄褐色,内翈中部具白斑。眼先黑褐色,眉纹白色粗长而显著,耳羽黑褐色具细的污白色羽干纹。下体颏污黄色,喉、前颈、胸暗蓝灰色或黑灰色,下胸、腹侧白色具蓝褐色端斑,形成横斑状。腹中部和肛周污白色,尾下覆羽白色。 雌鸟眉纹皮黄色,眼先黑褐色,颊和耳羽皮黄色,羽缘缀橄榄褐色,额棕褐色或锈棕色,其余头、后颈至尾上覆羽等上体橄榄褐色有的微沾灰色。尾黑褐色沾橄榄色具隐约不显的暗色横斑,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翅上覆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棕褐色或橄榄褐色,大覆羽、中覆羽尖端缀赭褐色斑点。飞羽黑褐色,外翈羽缘棕褐色。下体颏、喉污白色沾皮黄色,喉、胸、颈侧和两胁皮黄色或污皮黄白色,除颏、喉外,各羽均具棕褐色或褐端斑,在下体形成鳞状斑或横斑,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尾下覆羽基部橄榄褐色,仅端部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暗褐色。羽端污白色。 幼鸟头棕褐色具细窄的皮黄色羽干纹,其余上体暗橄榄褐色或蓝灰色、具窄的暗赭色纵纹。眉纹白色有褐斑,耳羽皮黄色有褐斑。翅上覆羽棕褐色,羽端皮黄色,外侧两对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棕赭色具暗色羽端,形成鳞状斑,颏、喉为淡赭色或皮黄白色无斑,有的喉侧具暗褐色纵纹,胸较暗呈暗褐色,散布有皮黄色斑点,腹至尾下覆羽污白色或皮黄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或黑褐色,下嘴基部黄褐色,脚黄色或橙黄色。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期间亦见成小群。地栖性,主要在地上活动和觅食,善于在地上行走和奔跑。性隐蔽,平时多隐藏在树枝叶丛中或在灌木和草本植物茂密的地方活动和觅食,遇人或受到惊扰,立刻飞到附近树上,飞行迅速,但每次飞行距离不远。春秋迁徙季节也到开阔的农田地中觅食。 迁徙:部分夏候鸟,部分冬候鸟和旅鸟。指名亚种部分在中国东北地区繁殖,每年4月中下旬迁来东北地区,9月末10月初南迁。中国其他地区多为旅鸟。 叫声:于越冬地发出恬静的联络笛音“chit”或“stit”。鸣声为两个短促音节的“chooeloot…chewee”接以唧唧啾啾的“sirrr”声。 食性:主要以甲虫、金龟子、步行虫、叩头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蠕虫和忍冬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