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山椒鸟

长尾山椒鸟

英文名:Long-tailed Minivet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鸦科
  • 属:山椒鸟属

长尾山椒鸟简介导读

长尾山椒鸟
英文名:Long-tailed Minivet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鸦科 / Corvidae
山椒鸟属 / Pericrocotus Ethologus

长尾山椒鸟 / Long-tailed Minivet

描述:体大(20厘米)的黑色山椒鸟。具红色或黄色斑纹,尾形长。红色雄鸟与粉红山椒鸟及灰喉山椒鸟的区别在喉黑;与短嘴山椒鸟的区别在翼斑形状不同且色泽较淡,下体红色。雌鸟与灰喉山椒鸟易混淆,区别仅在上嘴基具模糊的暗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本种特有的甜润双声笛音pi-ru,第二音较低。

分布范围:阿富汗至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于海拔1000~2000米处。指名亚种繁殖于华中及西南,于河北也有记录;laetus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yvettae仅限于云南西部。

习性:结大群活动,在开阔的高大树木及常绿林的树冠上空盘旋降落。

长尾山椒鸟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
形态简介 长尾山椒鸟是小型鸟类,体长17~20厘米。雄鸟头和上背亮黑色,下背至尾上覆羽以及自胸起的整个下体赤红色。两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红色翼斑,第一枚初级飞羽外缘粉红色,内侧2~4枚飞羽具红色羽缘,其余飞羽中段及大覆羽先端红色。尾具红色端斑,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为红色。雌鸟前额黄色,头顶至后颈暗褐灰色,背灰橄榄绿或灰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鲜绿黄色。两翅和尾同雄鸟,但其上的红色被黄色替代。颊、耳羽灰色,颏灰白或黄白色,其余下体黄色。 相似种短嘴山椒鸟外形和羽色和本种非常相似,野外不易鉴别。近距离观察。或有标本在手,可通过雄长尾山椒鸟第一枚飞羽具粉红色外缘,最内侧2~4枚次级飞羽红斑沿外翈羽缘延伸至近端处,中央第二对尾羽仅外翈先端红色,内翈黑色。 大小量度 体重♂15~25克,♀13~21克;体长♂170~203毫米,♀176~200毫米;嘴峰♂8~12毫米,♀9~12毫米;翅♂85~99毫米,♀84~95毫米;尾♂98~116毫米,♀97~112毫米;跗蹠♂13~16毫米,♀13~17毫米。 野外鉴别 短嘴山椒鸟第一枚飞羽无粉红色外缘,最内侧第二至四枚次级飞羽无红色羽缘,中央第二对尾羽内外翈先端均为红色。二者雌鸟也很相似,但长尾山椒鸟额微黄,颊和耳羽灰色;短嘴山椒鸟额和前头深黄色颊和耳羽亦沾黄,野外亦可鉴别。
食性: 主要以昆虫为食。其种类主要有金龟子、金花虫、瓢虫、蝽象、甲虫、石蚕蛾、毛虫、凤蝶幼虫等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 习性:长尾山椒鸟结大群活动,在开阔的高大树木及常绿林的树冠上空盘旋降落。 常成3~5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见10多只的大群和单独活动的。叫声尖锐单调,其声似‘tsi-tsi-tsi’,常边飞边叫。如一群中有一只鸟离开群体飞到另一棵树时,其余鸟亦随之飞去。觅食亦在树上,很少下到地上或低矮的灌丛中觅食,偶尔在空中捕捉昆虫。 迁徙: 部分夏候鸟部分留鸟,在四川和长江以北地区繁殖的多为夏候鸟。每年春季于3月末4月初开始迁往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10月南迁。 叫声:本种特有的甜润双声笛音pi-ru,第二音较低。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