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颊仙鹟

灰颊仙鹟

英文名:Pale-chinned Flycatcher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仙鹟属

灰颊仙鹟简介导读

灰颊仙鹟
英文名:Pale-chinned Flycatche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仙鹟属 / Cyornis Poliogenys

灰颊仙鹟 / Pale-chinned Flycatcher

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5厘米)的近褐色鹟。头近灰,胸及两胁棕色,喉白。亚种cachariensis的喉浅橘黄,头无灰色调,与雌山蓝仙鹟易混淆。雌鸟:褐色,喉白,胸带棕色;似雌蓝喉仙鹟但翼及尾较少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红。

叫声:重复的tic叫声。鸣声为一连串抑扬起伏的高音间杂粗哑的叫声。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印度阿萨姆、中国西南及缅甸北部。

分布状况:亚种laurentei为云南西部及东南部的不常见留鸟。亚种 cachariensiss甚常见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和西藏东南部的山麓地带, 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喜甚开阔的森林,从地面或于近地面处捕食。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和尼泊尔。
灰颊仙鹟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橄榄褐色,额橙褐色,眼先、颊和头侧灰色,眼周皮黄色。中央一对尾羽棕褐色,羽缘辉蓝色,其余尾羽内翈褐色,外翈棕褐色。翅上覆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橄榄棕色,飞羽暗褐色,内翈羽缘灰白色,外翈羽缘橄榄棕色。颏、喉淡皮黄色,胸和两胁橙黄色或棕皮黄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约14厘米,嘴峰1厘米,翅7.5厘米,尾6.6厘米,跗蹠1.7厘米。
留鸟。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树冠层和林灌丛枝叶间活动和觅食。性活泼,频繁的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尤其在清晨和黄昏最为活泼。繁殖期间鸣声清脆婉转,清晨和黄昏鸣叫最为频繁。鸣声清脆悦耳。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