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胁蓝尾鸲

红胁蓝尾鸲

英文名:Orange-flanked Bush-Robin
别    名: 蓝点冈子 蓝尾巴根子 蓝尾杰 蓝尾欧鸲 青翁 轻尾 子拉子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鸲属

红胁蓝尾鸲简介导读

红胁蓝尾鸲
英文名:Orange-flanked Bush-Robin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鸲属 / Tarsiger Cyanurus

红胁蓝尾鸲 / Orange-flanked Bush-Robin

描述: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亚种rufilatus的腰、小覆羽及眉纹亮丽海蓝色,喉灰色较重。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色。

叫声:叫声为单音或双轻音的chuck。声轻且弱的churrr-chee或dirrh-tu-du-dirrrh。

分布范围:繁殖于亚洲东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迁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黑龙江;迁徙时经华东至长江以南、台湾及海南岛越冬。亚种rufilatus繁殖于青海东部至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及西藏东部,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越冬。

习性: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

俗名:蓝点冈子 蓝尾巴根子 蓝尾杰 蓝尾欧鸲 青翁 轻尾 子拉子

在中国主要繁殖于东北和西南地区,越冬于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分布于东欧,自乌拉尔西部往东经西伯利亚到太平洋鄂霍次克海岸、堪察加半岛、俄罗斯远东、朝鲜、日本,南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喜马拉雅山区等地,越冬于泰国、中南半岛和印度。
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上体从头顶至尾上覆羽包括两翅内侧覆羽表面概灰蓝色,头顶两侧、翅上小覆羽和尾上覆羽特别鲜亮呈辉蓝色。尾主要为黑褐色,中央一对尾羽具蓝色羽缘,外侧尾羽仅外翈羽缘稍沾蓝色,愈向外侧蓝色愈淡。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辉蓝色,其余覆羽暗褐色,羽缘沾灰蓝色。飞羽暗褐色或黑褐色,最内侧二、三枚飞羽外翈沾蓝色,其余飞羽具暗棕或淡黄褐色狭缘。眉纹白色沾棕,自前额向后延伸至眼上方的前部转为蓝色,眼先、颊黑色,耳羽暗灰褐色或黑褐色、杂以淡褐色斑纹。下体颏、喉、胸棕白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胸侧灰蓝色,两胁橙红色或橙棕色。 雌鸟上体橄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蓝色,尾黑褐色外表亦沾灰蓝色。前额、眼先、眼周淡棕色或棕白色,其余头侧橄榄褐色,耳羽杂有棕白色羽缘。下体和雄鸟相似,但胸沾橄榄褐色,胸侧无灰蓝色,其余似雄鸟。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脚淡红褐色或淡紫褐色。
食性:繁殖期间主要以甲虫、小蠹虫、天牛、蚂蚁、泡沫蝉、尺镬、金花虫、蛾类幼虫、金龟子、蚊、蜂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迁徙期间除吃昆虫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亦见成3-5只的小群,尤其是秋季。主要为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奔跑或在灌木低枝间跳跃,性甚隐匿,除繁殖期间雄鸟站在枝头鸣叫外,一般多在林下灌丛间活动和觅食。停歇时常上下摆尾。 红胁蓝尾鸲在中国繁殖,也在中国越冬,既是夏候鸟,也是冬候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