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背鹊鵙

褐背鹊鵙

英文名:Brown-backed pied shrike
别    名: 鹊黄黄鹂、褐背鹟鵙、褐背花伯劳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鸦科
  • 属:鹊鵙属

褐背鹊鵙简介导读

褐背鹊鵙
英文名:Brown-backed pied shrike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鸦科 / Corvidae
鹊鵙属 / Hemipus Picatus

褐背鹊鵙 / Brown-backed pied shrike

描述:体小(15厘米)的鹊色鹟鵙,具宽的白色翼斑。与灰山椒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腰偏白。与小斑姬鹟的区别在无白色眉纹。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喧闹、高音的chir-rup, chir-rup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西南、东南亚、苏门答腊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亚种capitalis常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及南部、广西西部、贵州南部和中部海拔500~2000米的山区森林。亚种pelvica于西藏东南部高可至海拔1300米。

习性:喜群栖,常与其他种类混群,于树间活动,仔细查找藏匿的或惊起的昆虫,然后似伯劳猛扑上去。

原产地: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雄鸟上体自额、头顶、枕、后颈和头侧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背、肩、腰污褐色或黑褐色,下背和腰羽具宽的白色端斑,从而使腰部显为白色。尾上覆羽黑色,尾亦为黑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越往外白色端斑越大。两翅黑褐色中覆羽先端子白色,内侧大覆羽和内侧飞羽外缘亦均为白色,共同在翅上形成的特有的白色翅斑。颏、颊下方及颈侧和肩前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其余下体半葡萄褐色或烟褐色,至尾下覆羽转白色。 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额、头顶、枕、后颈不为黑色而与背同为暗褐色或污褐色,两翅和尾亦为暗褐色,较少黑色,下体亦较雄鸟稍淡。 虹膜棕色或棕红色,嘴、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7-13克,♀7-14克;体长♂132-148毫米,♀136-152毫米;嘴峰♂11-13毫米,♀11-13毫米;翅♂59-67毫米,♀60-67毫米;尾♂58-69毫米,♀61-69毫米;跗蹠♂13-15毫米,♀13-14毫米。(注:♂雄性;♀雌性)
在中国为留鸟,不迁徙。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常成群活动。多活动在乔木树冠层,有时也到小乔木和灌木上活动。觅食在树冠层枝叶间,多通过飞行捕食,偶尔也到地上觅食。 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主要为甲虫、蝽象、蜂类、蛾类、蜻蜓、蝇类、叶蝉等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鳞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