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鹟

乌鹟

英文名:Sooty Flycatcher
别    名: 斑翁 大眼嘴儿 鲛翁 乌沙来 西伯利亚翁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鹟属

乌鹟简介导读

乌鹟
英文名:Sooty Flycatche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鹟属 / Muscicapa Sibirica

乌鹟 / Sooty Flycatcher

描述:体型略小(13厘米)的烟灰色鹟。上体深灰,翼上具不明显皮黄色斑纹,下体白色,两胁深色具烟灰色杂斑,上胸具灰褐色模糊带斑;白色眼圈明显,喉白,通常具白色的半颈环;下脸颊具黑色细纹,翼长至尾的2/3。诸亚种的下体灰色程度不同。亚成鸟脸及背部具白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活泼的金属般丁当声chi-up, chi-up, chi-up;不似褐胸鹟粗哑。鸣声复杂,为重复的一连串单薄音加悦耳的颤音及哨音。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迁徙至中国南方、巴拉望岛、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于华南、华东、海南岛及台湾;rothschildi繁殖于陕西南部的秦岭、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南部、西藏东部及四川,越冬于南方;cacabata繁殖于西藏南部。甚常见于常绿林及林地,高可至海拔4000米;在低地越冬。

习性:栖于山区或山麓森林的林下植被层及林间。紧立于裸露低枝,冲出捕捉过往昆虫。

俗名:斑翁 大眼嘴儿 鲛翁 乌沙来 西伯利亚翁

原产地:阿富汗、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联邦(中亚区和东亚区)、新加坡、泰国、越南。 游荡:美国。 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于华南、华东、海南岛及台湾;西南亚种繁殖于陕西南部的秦岭、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南部、西藏东部及四川,越冬于南方;藏南亚种繁殖于西藏南部。甚常见于常绿林及林地,高可至海拔4000米;在低地越冬。
乌鹟雌雄羽色相似。上体乌灰褐色,头顶羽毛中部较暗,眼先和眼周白色或皮黄白色。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翅上大覆羽和三级飞羽羽缘淡棕白色,初级飞羽内翈羽缘棕褐色,次级飞羽羽缘白色,尾乌灰褐色或黑褐色。颏、喉白色或污白色,胸和两胁具粗阔的乌灰褐色纵纹或全为乌灰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较淡,脚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9-15克,♀11-15克;体长♂118-141毫米,♀122-142毫米;嘴峰♂8-10毫米,♀7-10毫米;翅♂69-83毫米,♀74-79毫米;尾♂49-56毫米,♀49-57毫米;跗蹠♂12-14毫米,♀12-14毫米。(注:♂雄性;♀雌性)(指名亚种)
乌鹟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部分留存中国越冬。每年4月末5月初到达东北繁殖地,到达南部繁殖地稍早些,9-10月迁离繁殖地飞往越冬地。 除繁殖期成对,其他季节多单独活动。树栖性,常在高树树冠层,很少下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多在树枝间跳跃和来回飞翔捕食,也在树冠枝叶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树顶枝上,捕获食物后多回到原来的栖木上休息。 叫声为活泼的金属般丁当声chi-up, chi-up, chi-up;不似褐胸鹟粗哑。鸣声复杂,为重复的一连串单薄音加悦耳的颤音及哨音。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所吃食物物种主要为金龟甲、象甲、蝗虫、小蠹虫、金花虫、胡蜂、鳞翅目幼虫以及蚂蚁卵和蚊虫等,也吃少量植物种子。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