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燕尾

灰背燕尾

英文名:Slaty-backed Forktail
别    名: 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中国灰背燕尾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燕尾属

灰背燕尾简介导读

灰背燕尾
英文名:Slaty-backed Forktail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燕尾属 / Enicurus Schistaceus

描述:中等体型(23厘米)的黑白色燕尾。与其他燕尾的区别在头顶及背灰色。幼鸟头顶及背青石深褐色,胸部具鳞状斑纹。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红。

叫声:高而尖的金属声teenk。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于西藏东南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及福建海拔400~1800米的山林溪流。

习性:似其他燕尾。常立于林间多砾石的溪流旁。

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北部、老挝、越南。湖南南部、福建东部和西北部、广东北部和南部、广西瑶山、四川(西部康定、中部灌县、雅安、峨眉)、云南(西部、南部、东南部)和贵州。
灰背燕尾成鸟:额基、眼先、颊和颈侧黑色;前额至眼圈上方白色;头顶至背蓝灰色;腰和尾上覆羽白色;飞羽黑色,大覆羽、中覆羽先端,初级飞羽外翈基部和次级飞羽基部白色,构成明显的白色翼斑,次级飞羽外翈具窄的白色端斑;尾羽梯形成叉状,呈黑色,其基部和端部均白,最外侧两对尾羽纯白;颏至上喉黑色,下体余部纯白。 [3] 虹膜黑褐色;嘴黑色;跗蹠、趾和爪等肉白色。 灰背燕尾是单型种,至今未见有亚种分化。 大小量度:体重♂27-40克,♀27-36克;体长♂206-235毫米,♀210-220毫米;嘴峰♂15-19毫米,♀15-18毫米;翅♂93-102毫米,♀92-96毫米;尾♂125-132毫米,♀113-131毫米;跗蹠♂26-29毫米,♀28-29毫米。(注:♂雄性;♀雌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平时多停息在水边或水中石头上,或在浅水中觅食。以水生昆虫、蚂蚁、蜻蜒幼虫、毛虫、螺类等为食。 2022年7月和8月份,安徽大学调查团队在黄山风景区地面监测时再次在黄山拍摄到灰背燕尾,这一次还发现了成鸟和幼鸟,可以印证灰背燕尾已经在当地繁殖。据了解,该篇新记录文章于2022年9月正式发表。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