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腹歌鸲

栗腹歌鸲

英文名:Indian Blue Robin
别    名: 印度蓝歌鸲、花头黄、黄鹟 、 三色鹟 、 鸭蛋黄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鹟科
  • 属:歌鸲属

栗腹歌鸲简介导读

栗腹歌鸲
英文名:Indian Blue Robin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鹟科 / Muscicapidae
歌鸲属 / Luscinia Brunnea

栗腹歌鸲 / Indian Blue Robin

描述:雄鸟:体小的深色歌鸲(15厘米),上体青石蓝色;眉纹白,喉、胸及两胁栗色;眼先及脸颊黑;腹中心及尾下覆羽白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下体偏白,胸及两胁沾赭黄。幼鸟深褐色而具皮黄色点斑。

虹膜-褐色;嘴-夏季黑色,冬季上嘴褐色,下嘴近粉;脚-粉褐。

叫声:鸣声由3~4 个从容而深沉音符所组成,音量增大,接以4~5个快速而优美爆破颤音。告警时发喉音tuk-tuck,高音tsee及churring。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中部及缅甸中部,冬季迁至印度西南部、斯里兰卡及孟加拉国。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于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陕西太白山、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海拔1600~3200米的山区栎树林。冬季下至常绿林。

习性:栖于茂密的竹林及杜鹃灌丛。两翼及尾不时抽动。

世界 存在(居住地):孟加拉国、印度、缅甸。 存在(繁殖地):不丹、中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 存在(非繁殖地):斯里兰卡。 存在和起源不确定(季节性不确定):阿富汗。 中国 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东南部、四川部绵阳、茂纹、阿坝、中部成都、灌县、瓦山、乐山、峨眉、雅安、泸定、西南部木里、凉山,陕西南部秦岭太白山、云南西北部丽江、贡山、西部腾冲、镇康,贵州西北部威宁,西藏南部聂拉木和昌都地区西南部。
雄鸟前额、眼先、头侧、颈侧黑色,一条长而粗著的白色眉纹从眼先上部开始一直延伸至后颈两侧,在头部黑色衬托下极为醒目。头顶、后颈、背、肩、腰一直到尾等整个上体概为灰蓝色。两翅暗褐色,翅上覆羽灰蓝色,飞羽褐色,羽缘蓝色。尾相当短,黑褐色,表面亦为灰蓝色。从颏前端向后沿黑色颊下有一条窄线白色,其余颏、喉、胸、腹等下体辉栗色,腹中部和尾下覆羽白色,有时微沾棕色,翅下覆羽和腋羽蓝色。 雌鸟上体包括两翅和尾概为橄榄褐色,眼先和头部两侧沾茶褐色,下体白色微缀赭棕色,尤其是胸部和两胁沾有较多赭棕色。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背部较暗和较蓝,尤其是下背至尾羽和两翅覆羽蓝色较多和明显。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肉褐色。
行为: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也常到灌木低枝上活动。但很少上到树上。性胆怯而机敏,善于在地上快速奔跑,并不时地上下摆动其尾,或将尾向上翘起和左右散开。繁殖期间雄鸟常站在灌木枝头鸣唱,清脆悦耳,婉转动听。 迁徙:栗腹歌鸲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每年4月中下旬迁来中国繁殖,10-11月迁离中国,部分留在中国越冬。 食性: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小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