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金翅雀

黑头金翅雀

英文名:Black-headed Greenfinch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燕雀科
  • 属:金翅属

黑头金翅雀简介导读

黑头金翅[雀]
英文名:Black-headed Greenfinch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燕雀科 / Fringillidae
金翅属 / Carduelis Ambigua

黑头金翅[雀] / Black-headed Greenfinch

描述:体小(13厘米)的偏黄色雀鸟。头黑绿色,似高山金翅[雀]但头无条纹,腰及胸橄榄色而非黄色。似金翅[雀]但绿色甚浓重而无暖褐色调。幼鸟较成鸟色淡且多纵纹,似高山金翅[雀]及金翅[雀]的幼鸟但色深且绿色重。

虹膜-深褐;嘴-粉红;脚-粉红。

叫声:鸣声似金翅[雀]但尖且干涩。叫声为音薄而高的啾叫 tit-it-it-it-it,通常于飞行时作叫。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留鸟,于海拔1200~3100米(冬季较低)。亚种taylori于西藏东南部。指名亚种于四川南部及西部、贵州西部、云南西部及东南部、西藏及西南部。迷鸟至香港。

习性:垂直迁移的候鸟。成对或结小群活动于开阔针叶林或落叶林及有稀疏林木的开阔地。有时在田野取食。

注:有些著者(如Ali & Ripley, 1983)视本种为高山金翅[雀]C. Spinoides的亚种。

世界:分布于中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和越南。 中国:分布于西藏东南部林芝、波密、朗县、察隅、巴尕、昌都地区、中部足木宗,云南西北部贡山、丽江、维西、西部泸水、腾冲、保山、盈江、龙陵、永平、大理、镇康、永德、风庆、耿马、景东、西南部双江、沧源、南部西双版纳、元阳、东南部蒙自、屏边、马关,中部新平、昆明、东部寻甸、东北部永善、鲁甸,贵州西北韶赫章、威宁、水城、西南部兴义、安龙,四川西部康定、西南部西昌、会东、米易、木里、盐源、南部雷波、盐边和青海东北部民和、互助、西宁、乐都等地。 西藏亚种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指名亚种分布于四川南部及西部、贵州西部、云南西部及东南部、西藏及西南部。迷鸟至香港。
雄鸟额、头顶、枕、眼先、头侧、后颈、颈侧概为黑色。背、肩暗褐而缀有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腰沽黄色,长的尾上覆羽沾灰。翅上小覆羽橄榄绿色,中覆羽暗橄榄绿色,羽缘橄榄黄色,大覆羽和内侧三级飞羽黑色具宽阔的淡灰色羽缘。飞羽黑褐色或黑色,初级飞羽外卿基部鲜黄色,形成一道显著的金黄色翅斑,羽端黄白色,次级飞羽外翎羽缘和尖端污白色。中央尾羽黑色,其余尾羽端部黑色,基部黄色。下体橄榄绿色沾黄,尤以喉、胸、上腹和尾下覆羽黄色较鲜亮。 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头顶和头侧较背褐,多为暗褐或黑褐色、微具暗色纵纹和淡色羽缘,背微杂橄榄绿色,其余各部亦较雄鸟淡。 幼鸟和雄鸟相似,但上下体均具黑褐色纵纹。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淡红褐色、角灰色或淡灰褐色,嘴基和下嘴较淡,脚肉褐或灰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5-20克,♀14-21克;体长♂120-141毫米,♀115-140毫米;嘴峰♂10-12毫米,♀9.5-12毫米;翅♂76-84毫米,♀72-79毫米;尾♂48-52毫米,♀46-56毫米;跗蹠♂14-16毫米,♀14-16.5毫米(指名亚种)。
迁徙:留鸟。 叫声:鸣声似金翅雀但尖且干涩。叫声为音薄而高的啾叫 tit-it-it-it-it,通常于飞行时作叫。 食性:主要以草子、野生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农作物,如荞麦、黄豆、麦子、蔬菜等,繁殖季节也吃部分昆虫。 习性:性喜结群,除繁殖期外,常呈数只至十多只的小群,有时也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停栖在林缘或耕地边的乔木树上,偶尔也见单独活动的。性活泼,在树冠枝叶间和灌木上,也到农田和地上啄食,遇有惊扰,立刻飞到附近树上。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