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山雀

煤山雀

英文名:Coal Tit
别    名: 贝子、贝儿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山雀科
  • 属:山雀属

煤山雀简介导读

煤山雀
英文名:Coal Tit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山雀科 / Paridae
山雀属 / Parus Ater

煤山雀 / Coal Tit

描述:体小(11厘米)的山雀。头顶、颈侧、喉及上胸黑色。翼上具两道白色翼斑以及颈背部的大块白斑使之有别于褐头山雀及沼泽山雀。背灰色或橄榄灰色,白色的腹部或有或无皮黄色。多数亚种具尖状的黑色冠羽。与大山雀及绿背山雀的区别在胸中部无黑色纵纹。亚种ater及insularis冠羽甚小,rufipectus的冠羽短,pekinensis冠羽适中,aemodius及kuatunensis冠羽长,ptilosus的冠羽甚长。ater及ptilosus的下体偏白,而pekinensis,insularis及kuatunensis为黄褐色,aemodius及 rufipectus则为粉皮黄色。rufipectus的尾下覆羽黄褐。

虹膜-褐色;嘴-黑色,边缘灰色;脚-青灰。

叫声:进食时发出pseet叫声;告警为tsee see see see see声;鸣声似微弱的大山雀。

分布范围:欧洲、北非及地中海国家,东至中国、西伯利亚及日本。

分布状况:常见于针叶林,于中国东北(rufipectus)、中部及西藏南部(aemodius)、东北(ater)、北方的东部(pekinensis)、武夷山和东南其他山区(kuatunensis)及台湾(ptilosus)。日本亚种insularis有时在中国东北部沿海越冬。

习性:针叶林中的耐寒山雀。储藏食物以备冬季之需。于冰雪覆盖的树枝下取食。

分布于亚美尼亚、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煤山雀雌雄羽色基本相似。雄鸟夏羽额、眼先、头顶、羽冠、枕一直到后颈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 颊、耳羽和颈白色,在头侧形成一大块白斑,后颈中央亦有一块大型白斑。背蓝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沾棕褐色,尾羽黑褐色,外翈羽缘银灰色,翅上覆羽黑褐色,外翈羽缘蓝灰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先端白色,大翅上形成两道明显的白色翅斑。飞羽褐色,外翈具细窄的银灰色羽缘,次级飞羽具细窄的白色尖端。颏喉和前胸黑色,前胸黑色沿颈侧延伸形成一条黑带与后颈黑色相连;胸污白色,其余下体乳白色或棕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雄鸟冬羽和夏羽相似,但上背灰色稍淡,下体羽色稍深暗。雌鸟和雄鸟冬羽相似。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羽较暗和少光泽,头黑褐色,上体灰橄榄色,后颈中央和翅上白斑亦为黄白色(指名亚种)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铅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8-9.5克,♀8-9克;体长♂90-120毫米,♀100-113毫米;嘴峰♂7-10毫米,♀8-9.4毫米;翅♂57-63毫米,♀57-60毫米;尾♂41-51毫米,♀44-50毫米;跗蹠♂15-18毫米,♀15-18毫米。
性较活泼而大胆,不甚畏人。行动敏捷,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平时飞行缓慢,飞行距离亦短,但在受惊后飞行也很快。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聚小群,有时也和其他山雀混群。偶尔也飞到空中和下到地上捕捉昆虫。不时发出“zi-zi-zi”声,繁殖期鸣声较为洪亮,尤其在春季繁殖初期鸣声更为急促多变。有储藏食物以备冬季之需的习惯,于冰雪覆盖的树枝下取食。 主要以金花虫、金龟子、毒蛾幼虫、刺蛾幼虫、尺蠖蛾幼虫、库蚊、花蝇、蚂蚁、蜂、松毛虫、浮尘子、蝽象、瓢虫、螽斯等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此外也吃少量蜘蛛、蜗牛、草子、花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性食物。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