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鳞胸鹪鹛

小鳞胸鹪鹛

英文名:Pygmy Wren-Babbler
别    名: 小鹪鹛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科
  • 属:鳞鹪鹛属

小鳞胸鹪鹛简介导读

小鳞[胸]鹪鹛
英文名:Pygmy Wren-Babble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鳞鹪鹛属 / Pnoepyga Pusilla

小鳞[胸]鹪鹛 / Pygmy Wren-Babbler

描述:体型极小(9厘米)、几乎无尾但具醒目的扇贝形斑纹的鹛。有浅色及茶黄色两色型。甚似鳞胸鹪鹛的两色型,但体小,上体的点斑区仅限于下背及覆羽,头顶无点斑,且鸣声也不同。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粉红。

叫声:2~3声分隔甚开且音程下降的响亮刺耳哨音。高音尖叫接短促的吱叫声。告警时作快速的zeek, zeek声。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中国南方、东南亚、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佛罗勒斯岛及帝汶岛。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地方性常见鸟,于西藏东南部、华中、西南、华南及东南海拔520~2800米的山区森林。亚种formosana为台湾的留鸟。

习性:在森林地面急速奔跑,形似老鼠。除鸣叫外多惧生隐蔽。

注:Robson(据信件往来)认为台湾的亚种formosana应独立为一种。

世界: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印度(阿萨姆、锡金)、孟加拉国、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中国:分布于四川灌县、峨眉、南充、万源、城口、秀山、南川、雅安、峨边、马边、甘洛、西昌,贵州贵定,云南碧江、盈江、腾冲、耿马、景东、西双版纳、蒙自,西藏东南部,陕西南部,安徽,福建和台湾等地。
小鳞胸鹪鹛亦有两种色型,即白色型和棕色型。白色型整个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概为暗褐色沾棕,头顶和上背各羽具棕黄色次端斑和黑褐色羽缘,形成鳞状斑;翅上中覆羽和大覆羽具亮棕黄色点滴状次端斑,在翅上形成两列明显的亮棕黄色斑点。两翅黑褐色,飞羽表面渲染栗褐色或深栗棕色,内侧次级飞羽先端稍淡,形成隐约可见的点状斑。腰和尾上覆羽棕黄色次端斑较背为鲜亮。尾极短、隐藏于尾覆羽之内,与尾上覆羽颜色相同,但具较狭窄的棕色羽端。颏、喉白色微具褐色或灰褐色狭缘,胸、腹亦为白色,但各羽中央和羽缘为暗褐色,尤以胸部暗褐色羽缘特别明显,因而形成显著的鳞状斑,两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沾棕并具棕黄色羽端。棕色型上体和白色型相似,但下体白色部分变为棕黄色。 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稍淡,嘴基黄褐色,脚和趾褐色。
习性:留鸟。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怯,常躲藏在林下茂密的灌丛、竹丛和草丛中活动和觅食,一般不到林外开阔的草地活动,因而不易见到。但活动时频繁地发出一种清脆而响亮的特有叫声,根据叫声很容易看到它。常在茂密的灌木和竹林间地面上跳来跳去,受惊时则潜入密林深处,一般很少起飞,而且从不远飞。 在森林地面急速奔跑,形似老鼠。除鸣叫外多惧生隐蔽。 叫声:2-3声分隔甚开且音程下降的响亮刺耳哨音。高音尖叫接短促的吱叫声。告警时作快速的“zeek-zeek”声。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植物叶、芽为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