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头雀鹛

褐头雀鹛

英文名:Streak-throated Fulvetta
别    名: 乌青翘尾、大胆鸟、小卷尾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科
  • 属:雀鹛属

褐头雀鹛简介导读

褐头雀鹛
英文名:Streak-throated Fulvetta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雀鹛属 / Alcippe Cinereiceps

褐头雀鹛 / Streak-throated Fulvetta

描述:中等体型(12厘米)的褐色雀鹛。喉粉灰而具暗黑色纵纹。胸中央白色,两侧粉褐至栗色。初级飞羽羽缘白、黑而后棕色形成多彩翼纹。与棕头雀鹛的区别在头侧近灰;无眉纹及眼圈;喉及胸沾灰,具黑白色翼纹。亚种顶冠的色彩不一-亚种guttaticollis顶冠酒褐色,具灰褐色侧顶纹;fucata及berliozi无褐色侧顶纹;manipurensis顶冠巧克力棕色且无侧冠纹;tonkinensis顶冠烟褐,侧顶纹黑色;formosana顶冠褐色,侧冠纹灰色;fessa及指名亚种的顶冠烟褐而无侧冠纹。

虹膜-黄至粉红;嘴-黑色(雄鸟),褐色(雌鸟);脚-灰褐。

叫声:3~4音节的嘟声鸣唱。叫声为似山雀的cheep声。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西部及北部、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且分布广泛的留鸟。指名亚种见于四川、贵州西部及云南东北部;manipurensis于云南西部;fessa于甘肃、陕西南部(秦岭)及宁夏(六盘山);fucata于贵州东北部及湖北西部;berliozi于湖南南部;guttaticollis于广东北部及福建西北部(武夷山);formosana于台湾。

习性:栖于海拔海拔1500~3400米的常绿林林下植被及混交林和针叶林的棘丛及竹林,在南方地区可下至1100米。

注:过去还包括路德雀鹛(参见郑作新,1987)。

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四川、西藏、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福建、广东。
指名亚种前额、头顶、枕和后颈葡萄灰褐色,眼先暗褐色,头侧和颈侧乌灰白色。背、肩和两翅覆羽栗褐色或暗棕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棕黄色或黄褐色,两翅暗褐色或灰黑色,最外侧1-5枚初级飞羽外缘银灰色或淡蓝灰色,6-7枚飞羽外缘黑色,其余飞羽外翱均为棕栗色或棕褐色,与背羽色基本相似。尾褐色或暗褐色,外翱缘以橄榄黄色。颏、喉、胸和腹乌灰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脚淡褐色。 甘肃亚种和指名亚种相似,但背较褐而少栗棕色,第一至四枚初级飞羽外缘灰白色,第五至六枚外缘黑色。 华中亚种和指名亚种相似,但仅第五枚初级飞羽外缘黑色。 东南亚种头顶褐色,两侧颜色较深形成不明显的侧冠纹延伸到上背,第六枚以次的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对外嘲黑色。
习性: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400-2800米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和林缘山坡灌丛与沟谷灌丛等各种植被类型中。常成3-5只的小群活动。多在林下灌丛、竹灌丛和山坡灌丛内,频繁地跳跃和飞来飞去,有时也下到地上活动和觅食,不时发出“兹、兹”的单调叫声。叫声为似山雀的cheep声。 食性:主要以甲虫、金龟甲、毛虫、膜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及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蒿草等植物叶片、幼芽、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