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鹨

贺兰山岩鹨

英文名:Mongolian Accentor
别    名: 漠岩鹨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麻雀科
  • 属:岩鹨属

贺兰山岩鹨简介导读

贺兰山岩鹨
英文名:Mongolian Accento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麻雀科 / Passeridae
岩鹨属 / Prunella Koslowi

贺兰山岩鹨 / Mongolian Accentor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褐色岩鹨。上体皮黄褐色而具模糊的深色纵纹,喉灰,下体皮黄。尾及两翼褐色,边缘皮黄色。覆羽羽端白色成浅色点状翼斑。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偏粉色。

叫声:尚无描述。

分布范围:中国中北部及蒙古。

分布状况:冬季见于贺兰山及宁夏的中卫附近。状况不详。

习性:偶见于干旱山区及半荒漠的开阔灌丛。

分布于中国和蒙古。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腾格里沙漠、阿拉善左旗、乌兰布和沙漠、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以及宁夏中卫与贺兰山山脚沙漠灌丛地带,也见于甘肃民勤和四川北部南坪(李桂垣等 1993)。
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枕、头侧、颊、耳羽棕褐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淡皮黄褐色或沙褐色、有明显暗色纵纹。头和后颈纵纹亦不明显或无纵纹。腰和尾上覆羽纵纹亦不明显。两翅暗褐色,羽缘皮黄色,翅上大覆羽和中覆羽具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两道明显的白色翼斑。尾羽褐色,中央一对尾羽具棕色羽缘。颏、喉烟灰色,新鲜羽毛具窄的白色羽缘,在颏、喉部形成鳞状斑,胸褐色,刚换羽的新鲜羽毛亦具白色羽缘而形成鳞状斑。其余下体皮黄白色或污白色、微具褐色纵纹或无纵纹。 虹膜深褐色,嘴黑褐色,脚土黄色或肉黄色。
行为:贺兰山岩鹨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善于在沙枣等灌丛中穿行和藏匿,遇惊则垂直起飞,四散奔逃。常做直线和波浪式飞行,一般不高飞,多贴地面飞行。飞行高度多在1米以下或1-3米以内,有时也见升入空中后原地振翅飞行。鸣声尖而细弱,多为二声一度,有时鸣唱也很悦耳。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沙地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据常家传、杭馥兰等(1991)在中国内蒙古和宁夏等地对该鸟胃的解剖,所吃昆虫主要有同翅目蚜科、木虱科、叶蝉科、半翅目网科、鞘翅目瓢虫科、叶甲科以及膜翅目蜂类和鳞翅目蛾类及其幼虫等。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沙蒿、籽蒿、油蒿、沙蓬、针茅、冰草、狗尾草、苜蓿等植物种子。 迁徙:贺兰山岩鹨在中国为冬候鸟,每年10月中下旬迁来中国越冬,翌年4月初迁离。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