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蝗莺

史氏蝗莺

英文名:Styan's Grasshopper Warbler
别    名: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科
  • 属:蝗莺属

史氏蝗莺简介导读

史氏蝗莺
英文名:Pleske’s Warble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蝗莺属 / Locustella Pleskei

史氏蝗莺 / Pleske\'s Warbler

描述:体型略大(16厘米)的单调灰褐色莺。形短的眉纹皮黄色,下体白色,胸侧及两胁沾灰。外侧尾羽羽端近白,翼覆羽微具银色羽缘。顶冠及上背略具深色点斑。第一冬的鸟喉部略沾黄。似北蝗莺但灰色较重,腰无棕色,眉纹模糊。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粉红。

叫声:鸣声据称与北蝗莺不同,但细节不详。

分布范围: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日本及朝鲜南部;迁徙经中国东南部。越冬鸟见于香港。

分布状况:少量鸟迁徙时见于或越冬于中国东南沿海省份。可能在中国东北繁殖,应多加留意。

习性:栖于裸露高地及山麓的开阔荆棘丛。于芦苇地、灌丛及红树林越冬。夏季隐匿,但冬季较不惧生。

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联邦(东亚区)和越南。 游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史氏蝗莺雌雄羽色相似。嘴明显较其他蝗莺长而粗壮,上体从头到尾包括两翅覆羽和飞羽表面灰褐色或暗褐色,没有任何中央斑或纵纹。腰和尾上覆羽稍淡,性呈凸状,中央尾羽最长,外侧尾羽依次缩短,性具不明显的深浅两色横斑和宽的暗色次端斑,除中央一对尾羽无白色尖端外,其余外侧尾羽具有窄的白色尖端。第二枚初级飞羽和第5枚等长或介于第5枚和第6枚之间,第3枚和第4枚初级飞羽亦等长。眉纹污白色。贯眼纹黑色。下体白色,胸和两胁缀有皮黄色。 虹膜褐色或暗榛色,上嘴褐色,下嘴灰肉色,脚暗肉色。 大小量度:体长150毫米;嘴峰15-18毫米;翅65-74毫米;尾56-68毫米;跗跖23-27毫米。
史氏蝗莺在中国主要为旅鸟,仅春秋迁徙季节见于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或许有部分在中国越冬。常单独活动,多在海边芦苇丛和红树林中活动和觅食。史氏蝗莺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躲藏行为。它们通常在厚厚的植被中靠近地面的地方活动。性胆小,善隐藏,通常不远离海岸。 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