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头鸦雀

棕头鸦雀

英文名: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别    名: 红头仔、黄头、驴粪球儿、乌形山雀、相思鸟、黄腾鸟、黄豆鸟、天煞星 、杜丽雀、高粱头、管莲子、假画眉、竹雀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科
  • 属:鸦雀属

棕头鸦雀简介导读

棕头鸦雀
英文名: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鸦雀属 / Paradoxornis Webbianus

棕头鸦雀 / 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描述:体型纤小(12厘米)的粉褐色鸦雀。嘴小似山雀,头顶及两翼栗褐,喉略具细纹。虹膜褐色,眼圈不明显。有些亚种翼缘棕色。

虹膜-褐色;嘴-灰或褐色,嘴端色较浅;脚-粉灰。

叫声:鸣声为高音的tw’i-tu tititi及tw’i-tu tiutiutiutiu等等,短间隔后又重复,并间杂有短促的twit声,有时仅作tiutiutiutiu。叫声为持续而微弱的啾啾叫声(据C. Robson)。

分布范围:中国、朝鲜及越南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于中等海拔的灌丛、棘丛及林缘地带。共有7个亚种–mantschuricus于中国东北部,fulvicauda于河北、北京及河南,指名亚种于上海地区,bulomachus于台湾,ganluoensis于四川中部,stresemanni于贵州及云南东部,suffusus于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的大多数地区。

习性:活泼而好结群,通常于林下植被及低矮树丛。轻的”呸”声易引出此鸟。

注:有些著者将褐翅鸦雀的诸亚种及(或)灰喉鸦雀包括在此种之下(参见郑作新, 1987;郑作新, 1994)。

俗名:红头仔 黄头 驴粪球儿 乌形山雀 相思鸟

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朝鲜、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棕头鸦雀在中国分布较广,遍布于中国东部、中部和长江以南各省,北至黑龙江南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一直往南到广东、香港、广西、浙江、福建和台湾,往西到甘肃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
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后颈有时直到上背均为红棕色或棕色,头顶羽色稍深,眼先、颊、耳羽和夹侧棕栗色或暗灰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棕褐色或橄榄褐色,有的微沾灰、呈橄榄灰褐色。尾羽暗褐色,基部外翈羽缘橄榄褐色或稍沾橄榄褐色,中央一对尾羽多为橄榄褐色具隐约可见的暗色横斑。两翅覆羽棕红色或与背相似,飞羽多为褐色或暗褐色,除小覆羽和第一枚飞羽外,其余各羽外翈均缀有深淡不一的栗色或栗红色,往先端逐渐变淡,内翈羽缘淡棕色或淡玫瑰棕色。颏、喉、胸粉红棕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的暗红棕色纵纹,腹、两胁和尾下覆羽橄榄褐色或灰褐色,腹中部淡棕黄色或棕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脚铅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0-12克,♀12克;体长♂115-126毫米,♀121-135毫米;嘴峰♂8-9.5毫米,♀7-9毫米;翅♂45-60毫米,♀45-53毫米;尾♂56-70毫米,♀55-70毫米;跗蹠♂20-23毫米,♀19-21毫米(东北亚种)。
主要以甲虫、象甲、松毛虫卵、蝽象、鞘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秋冬季节有时也集成20或30多只乃至更大的群。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间攀缘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一般都短距离低空飞翔,不做长距离飞行。常边飞边叫或边跳边叫,鸣声低沉而急速,较为嘈杂,其声似‘dz-dz-dz-dzek…’。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