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短翅莺

高山短翅莺

英文名:Russet Bush-Warbler
别    名: 黄褐短翅莺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莺科
  • 属:短翅莺属

高山短翅莺简介导读

高山短翅莺
英文名:Russet Bush-Warbler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莺科 / Sylviidae
短翅莺属 / Bradypterus Seebohmi

描述:中等体型(13.5厘米)的深褐色莺。具略长且宽的凸形尾。上体橄榄褐而略沾棕色;尾橄榄色较重;颏及喉白而具黑色纵纹;下体余部白色,颈侧沾灰,胸侧及腹部沾橄榄褐。尾下覆羽羽端近白而成鳞状斑纹。

虹膜-褐色;嘴-上嘴黑色,下嘴粉色;脚-粉色。

叫声:鸣声为机械性不断重复的摩擦音zee-ut, zee-ut。叫声为兴奋的嚓嚓声及爆破音rink-tink-tink。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印度东北部、中国南部及台湾、东南亚、菲律宾、爪哇、帝汶。

分布状况:亚种melanorhynchus为留鸟,见于中国东南部及台湾山区;在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也有分布。于适宜的生态环境下并非罕见,但常被忽视。最近在不丹有此种灌丛莺的记录,这说明本种可能也见于西藏东南部。

习性:隐匿于林缘及开阔而多灌丛山麓的密丛中,高可至海拔2800米。

分布于不丹、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和越南。
高山短翅莺雌雄羽色相似。整个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全为暗褐色沾棕色,尾羽较长而尖。眼先和眼周皮黄色形成一皮黄色眼圈,眉纹亦为皮黄色但不甚明显。颈侧褐色,喉和腹中央白色,胸灰色或灰褐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橄榄褐色,尾下覆羽具白色尖端。喉通常具少许灰色条纹或斑点,但到冬季则消失而多缀有皮黄褐色。 小型鸣禽,喙形多样,适于多种类型的生活习性;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 虹膜褐色;嘴粗厚,黑褐色,上嘴边缘和下嘴基部淡红色;脚淡红色。 大小量度:体长12-14厘米;嘴峰♂10-12毫米;翅50-58毫米;尾56-66毫米;跗蹠18毫米。
单独或成对活动,冬时成小群活动。性胆怯,善隐蔽。一般多活动于灌丛中,也见于林间沼泽、林缘、道旁灌丛——草丛中。性活泼,善于隐蔽自己,不易被发现。频繁地在灌丛低枝间跳来跳去寻觅食物。在繁殖季节,常发出鸣叫声,不仅白天鸣叫,常常晚上也鸣叫,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鸣声似发电报的“滴-答答滴-答答滴声”,或为机械性不断重复的摩擦音'zee-ut,zee-ut"。叫声为兴奋的嚓嚓声及爆破音"rink-tink-tink"。 食物主要为鞘翅目昆虫、步行甲、双翅目昆虫、蜗牛、蜘蛛等。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