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山雀

沼泽山雀

英文名:Marsh Tit
别    名: 小仔伯、仔仔红、红子、小豆雀、唧唧鬼子、泥泽山雀、红吱、吱吱红、小吱伯、小豆雀(北名)、唧唧鬼子(东北俗名)、泥泽山雀
  • 纲:鸟纲
  • 目:雀形目
  • 科:山雀科
  • 属:山雀属

沼泽山雀简介导读

沼泽山雀
英文名:Marsh Tit

纲目科属:
雀形目 / Passeriformes
山雀科 / Paridae
山雀属 / Parus Palustris

沼泽山雀 / Marsh Tit

描述:体小(11.5厘米)的山雀。头顶及颏黑色,上体偏褐色或橄榄色,下体近白,两胁皮黄,无翼斑或项纹。与褐头山雀易混淆但通常无浅色翼纹而具闪辉黑色顶冠。亚种hypermelaena的上体沾橄榄绿,有时显露蓬松的短冠羽;dejeani相似但顶冠少光泽;brevirostris的上体灰色较重而下体色浅,翼纹较淡;hellmeyeri的上体褐色较重。

虹膜-深褐;嘴-偏黑;脚-深灰。

叫声:爆破音的pitchou而有别于褐头山雀。重复的哨音chiu-chiu-chiu及山雀的典型叫声tseet。鸣声为重复的单音节或双音节调。

分布范围:断续分布于温带的欧洲及东亚。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中国东北部(brevirostris)、华东(hellmayri)、华中(hypermelaena)及西南(dejeani)。

习性: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加入混合群。喜栎树林及其他落叶林、密丛、树篱、河边林地及果园。

注:黑喉山雀(Black-bibbed Tit)P. p. hypermelaena(包括 dejeani)有时被作为一个独立物种(Harrap及Quinn, 1996),但肯定为超种palustris的一部分。

俗名:红子 泥泽山雀 小子伯 子子红

世界 原产地:阿尔巴尼亚、安道尔、 奥地利、白俄罗斯、 比利时、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保加利亚、 中国、 克罗地亚、捷克、 丹麦、 爱沙尼亚、 法国、 德国、 希腊、 匈牙利、 意大利、 日本、 哈萨克斯坦、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韩国、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 卢森堡、 马其顿、 摩尔多瓦、 蒙古、黑山、 荷兰、 挪威、 波兰、 罗马尼亚、 俄罗斯联邦、 塞尔维亚、 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乌克兰、 英国。 游荡:芬兰、 爱尔兰、 葡萄牙。 起源不确定:阿富汗。 中国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留鸟)。
沼泽山雀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后颈、以及上背前部概呈辉黑色;自嘴基经颊、耳羽以至颈侧均为白色而沾灰。背和肩砂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较背淡而微沾黄色。尾羽灰褐色,除中央一对外,均具灰白色的外缘。飞羽灰褐色,羽干黑褐,外侧羽片具灰褐色狭缘,在外侧的飞羽转为灰白色;覆羽灰褐色,初级覆羽的外侧羽片缘以淡橄榄褐色,其余覆羽均外缘以橄榄褐,但大覆羽的羽缘较淡。颏、喉黑色,下喉羽片具白色先端;胸、腹至尾下覆羽苍白色,两胁沾灰棕色。腋羽和翅下覆羽苍白。 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但较苍淡,头部黑色无光泽。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铅黑色。 东北亚种上体灰色较重而下体色浅,翼纹较淡;华北亚种上体褐色较重。 大小量度:体重♂10-14克,♀10-14克;体长♂113-138毫米,♀119-138毫米;嘴峰♂9-11毫米,♀9-11毫米;翅♂62-69毫米,♀60-70毫米;尾♂54-68毫米,♀58-65毫米;跗蹠♂15-18毫米,♀15-18毫米。
留鸟。繁殖期间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呈几只至10余只的松散群,有时也与煤山雀、长尾山雀等其他鸟类混群。性活泼。行动敏捷,在树冠层枝叶间,尤以近水源和较为潮湿的林地较常见,也常在林下灌木或幼树枝叶上跳跃觅食。 雄鸟在雌鸟孵卵期间,常在巢外发出“Jing-Jing-Jing。的叫声,衔食喂饲雌鸟时,多站立枝头,搦动两翅,发出“呼-呼-呼”连续而低微的叫声。 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主要包括松毛虫、落叶松鞘蛾、象甲、金龟子、梨星毛虫、巢蛾、尺蠖、夜蛾、螟蛉、卷叶蛾、叶蜂、蝽象、步行虫、天牛幼虫、小蠹虫、蝇、蚊、虻等,其他食物有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种子及植物嫩芽。
暂无